朱子使儒家思想形成理论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651
颗粒名称: 朱子使儒家思想形成理论体系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朱子把“四书”联成一体,形成为儒家的完整理论体系。朱子通过注释“四书”,充分地阐发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用“四书”中的哲理作为构造自己整个哲学体系的间架,形成为自己庞大的理学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子通过《四书章句集注》集儒家学说之大成。
关键词: 朱熹 儒家思想 理论体系

内容

第二,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并精加“集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学校教育的标准典籍。明人邱锡说: 若吾夫子于群贤之经,则删定之,缵述之,而集群圣之大成者也。
  文公于诸儒之书,则去取之,考正之,而集诸儒之大成者也。① 朱子对“诸儒之书去取考证”,“策定”“四书”,以“四书”为骨干,使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朱子之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权威,汉代学者以治“五经”为经学,唐时钦定孔L颖达《五经正义》为教科书。朱子虽然亦对“五经”中之《诗》《书》《礼》《易》作过注,但其观点与其前之学者有很大的不同。朱子怀疑以至推翻数百年中建立起来的“五经”之权威,对“五经”之外其他经典亦多所怀疑。这样,朱子就把原在国家上层建筑中占极为重要地位的“五经”的权威地位动摇了。
  朱子提出用“四书”代替“五经”之权威。《论语》在汉代仅为小学所必修,《孟子》在汉代以前不被认为是经书,《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短文。朱子用毕生精力研究“四书”,于三十四岁时撰成《论语要义》,十年后又撰《论语正义》,之后又撰《论语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在六十一岁时撰《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之后还撰《大学或问》《中庸或问》。在去世前三日朱子还在改《大学·诚意章》的注释。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时,朱子便刊行《四书章句集注》,后成为儒家经典之定本。朱子经过反复研究,准确地看出“四书”体现了孔孟的基本思想。朱子说:“《大学》《中庸》《论》《孟》四书,道理粲然。……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② 朱子把“四书”看成是儒学的百科全书,认为“四书”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他说: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书只是明德道理,却要人做出书中所说圣贤工夫来。若果看此数书,他书可一见而决矣!① 朱子把“四书”联成一体,形成为儒家的完整理论体系。朱子通过注释“四书”,充分地阐发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用“四书”中的哲理作为构造自己整个哲学体系的间架,形成为自己庞大的理学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子通过《四书章句集注》集儒家学说之大成。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