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社会矛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627
颗粒名称: 二 社会矛盾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7-11
摘要: 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创立者活动的12世纪,正是中国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的时代。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后建行在于临安,史称“南宋”。福建地近临安,遂成为南宋王朝的中心地区之一和后方基地。在北宋灭亡和南宋中期的一百年左右,正是理学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也是民族斗争、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相互倾轧极为激烈和复杂的时期。朱子学的创立者大都经历并参与了这些激烈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南宋建立初期,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广大汉族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但是,南宋王朝中的主要当权者却倾向于投降金朝。他们甚至为了表示投降诚意,杀死主张抗金的将士。祖先是儒家伦理的崇拜对象之一。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社会矛盾

内容

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创立者活动的12世纪,正是中国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的时代。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后建行在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史称“南宋”。福建地近临安,遂成为南宋王朝的中心地区之一和后方基地。在北宋灭亡和南宋中期的一百年左右,正是理学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也是民族斗争、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相互倾轧极为激烈和复杂的时期。朱子学的创立者大都经历并参与了这些激烈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南宋建立初期,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广大汉族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但是,南宋王朝中的主要当权者却倾向于投降金朝。他们甚至为了表示投降诚意,杀死主张抗金的将士。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代表朝廷与金朝议和:宋向金称臣,年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这使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汉族士人更加仇视金人,而且缴纳岁币的经济负担都落到广大农民身上。这就使南宋王朝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化了。
  中国古代社会在唐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停滞,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度受到了一些打击,在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新兴的庶族阶层。他们和大官僚阶层经常斗争,而皇权则凌驾在这种矛盾之上,这便导致朝廷更加腐败。但是,统治阶层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对待广大人民的行径则是一致的。除利用政治地位和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外,他们还通过其他经济地位和特权尽量购买土地。当时,田地私相贸易,富者贪于有余,厚价以规利,致使“势官富姓,占田无限””①。当时土地买卖,可以载客户于契书,随契分付。就是旧地主出卖土地,同时佃农也移交给新地主。这样,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就更加强了。社会贫富更加两极化,形成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的社会局面。
  赋税和高利贷日重,加之连年灾荒,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就闽北来说,当时光泽李吕有诗曰:“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倾困了租赋,何逃胥吏骂。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这是对当时农民惨遭盘剥和痛苦生活的写照。再看天灾。当时的闽北,据方志记载: 绍兴二年二月,大风雪雹,扑屋杀人。雪雹如桃李,平地盈尺,坏屋舍五百家,禾、麻、蔬、果皆损。……淳熙四年,大雨三日,漂屋瓦数千。① 绍兴六年十二月,大雪深数尺,查源洞寇张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冷死。……淳熙四年五月庚子,大雨至壬寅,漂民庐数千家。② 当时,农民的劳动条件极为艰苦,甚至终年劳作得不到衣食。“苦力作之苦,瓯(宁县)属为甚,无平原广隰,率半耕山。雨则潦,夏旸则焦,阴翳则蟊贼易生,林莽则鹿豕交售。尝闻穷苦之民,衣麻御寒,冬煨芋,卒岁且终其身,有不识金钱为何物者。”③ 由于农民再也生活不下去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几乎年年发生,如范汝为农民起义。范汝为(?—1132),宋建州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市)人,盐贩出身。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建瓯等闽北一带旱涝相继,农业连年不收,而官府却横征暴敛,百姓相继逃入山中,范汝为也在逃难之列。建炎四年(1130),范汝为在源洞密谋集众抗租抗捐。四方灾民群起响应,聚众数万人。范汝为率众进城。数月之内,连下今建瓯、建阳、武夷山、浦城、邵武等县(市区),威镇闽、浙、赣边区。范汝为义军势力之所以发展很快,一是因为领导农民进行夺田斗争,并武装据田耕作,并提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的口号,部分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二是因为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并采纳他们的建议,如欧阳颖士、施逵、吴琮等人,朱子称他们“善文章,多材艺,或已登科,皆望风往从之”。以范汝为为首的农民起义震撼了南宋王朝,朝廷数度派兵镇压。最后,义军在建州城英勇奋战坚守六天,城破兵败,范汝为率军回到源洞,后自焚身亡。
  对范汝为被镇压后的记载,亦可知农民揭竿而起的原因和范汝为起义的影响。例如,有曰: 建州瓯宁县有洞曰〓源,其地与建阳接境,乃建炎初剧寇范汝为窃发之地。民性悍而习为暴,小遇饥馑即群起剽夺。去岁因旱,凶民杜八子乘时啸聚,首破建阳,逐官吏,杀居民。是夏,张大一、李大二复于洞中作过。本路帅臣,乃率官军荡定。进士魏掞之谓民之易动,盖缘难食,乃请于提举常平官袁复一,得米一千六百以贷乡民,至冬而取,遂置仓于邑之长滩铺。自后,再岁散敛如常。民得以济,不复思乱,而草寇遂熄。① 范汝为的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让步和实行改良政策。后来,朱子对此也有所议论。他说: 乾道戊子,春夏之交,建人大饥。予居崇安之开耀乡,知县事诸葛侯廷瑞以书来,属予及其乡之耆艾左朝奉郎刘侯如愚,曰: “民饥矣! 盍为劝豪民发藏粟,下其直以赈之?”刘侯与予奉书从事,里人方幸以不饥。俄而盗发浦城,距境不二十里,人情大震,藏粟亦且竭。刘侯与予忧之,不知所出,则以书请于县于府,时敷文阁待制信安徐公嚞知府事,即日命有司以船粟六百斛泝溪以来。刘侯与予率乡人行四十里,受之黄亭步下。归籍民口大小仰食者若干人,以率受粟。民得遂无饥乱以死,无不悦喜欢呼,声动旁邑。于是浦城之盗无复随和,而束手就擒矣。
  由上可见,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时时关注农民起义和反抗,企图从中总结出历史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形式的变换,都是和农民的起义和反抗联系在一起的。北宋末和南宋时的农民起义,提出“均贫富”,提出对土地和神、佛、祖先的怀疑。祖先是儒家伦理的崇拜对象之一。这样,被汉代董仲舒神化了的天命论儒学和隋唐以来盛行的佛教,对现实社会都不大适用了。生活在南宋腹地的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必然要研究和总结这些问题,寻找出适合于现时社会需要的思想统治武器。

附注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志上一·农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164页。 ①康熙《建安县志》卷一《祥异》。② 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十一《杂记》。③康熙《瓯宁县志》卷十二《风俗》。 ①〔明〕熊克:《中兴小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1页。 ②〔宋〕朱熹:《朱熹集》卷七十七《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第七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051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