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朱子门人名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618
颗粒名称: 附录四 朱子门人名录
页数: 24
页码: 308-331

内容

本名录以陈荣捷先生《朱子门人》①一书为基础,参考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②所录,加以增补而成,共五百六人。
  一、福建籍(一百六十九人)1.建州、建宁府(五十一人)丁克,一名尧,字复之,建宁府崇安县上梅里人。淳熙六年(1179)从学于朱子,后续学于武夷精舍。
  王朝,字春卿,建安人。
  丘膺,字子服,建阳人。
  朱在,字叔敬,一字敬之,朱子季子。绍熙间,与诸生同学于考亭沧洲精舍。
  朱埜,字文子,朱子仲子。
  朱塾,字受之,朱子长子。
  江文卿,名嗣,以字行,建阳县人。绍熙、庆元间,从学于考亭沧洲精舍。
  江默,字德功,崇安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官安溪县尉。淳熙五年(1178)始学于朱熹,此后又续学于武夷精舍。
  吴雉,字和中,建阳县人。从学朱子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李文,字士则,崇安县人。 李宗思,字伯谏,建安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官蕲州教授。乾道六年(1170)从学于寒泉精舍。
  周明作,字元兴,号居中,建阳县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周明仲,字居晦,周明作之兄。乾道间进士。从学于武夷和考亭。
  周震亨,建阳县人。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
  胡大时,字季随,号盘谷,崇安县五夫里人。名儒胡宏次子。淳熙九年(1182)从学于五夫,后又续学于武夷精舍。
  范念德,字伯崇,建阳县人。娶刘勉之次女,为朱子姻弟。历官宜黄知县。曾从学朱子于五夫和建阳寒泉精舍。
  范元裕,字益之,范念德之子。朱子三女婿。庆元五年()1199)从学于建阳考亭。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号樟隐,朱子表侄,祖籍徽州歙县。随父康国(字济之)寓居崇安五夫。庆元年间,跟随朱子从学于考亭。
  祝癸,祝穆之弟。与兄同在考亭从学。
  真德秀,字景元,更字希元,号西山先生,谥文忠,浦城县人。官至尚书。为朱子私淑弟子。
  张宗说,字岩夫,号玉峰逸老,崇安县人。从学子于武夷精舍。
  张彦清,字叔澄,浦城县人。绍熙间进士,历官县丞。
  陈范,字朝弼,一字仁复,崇安县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历官县丞。
  游开,字子蒙,号塘林,建阳县人。名儒游酢从孙。淳熙十六年(1189)从学于武夷,后又续学于考亭。
  童伯羽,字蜚卿,瓯宁县人。淳熙十六年(1189)从学于武夷精舍,有《晦庵语录》一卷。
  杨道夫,字仲思,浦城县人。淳熙十六年(1189)从学于武夷精舍。绍熙三年(1192)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二卷。
  杨若海,杨道夫之子。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杨与立,字子权,号船山,浦城县人,杨道夫从兄。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杨黻,字与立,杨道夫从兄。
  杨骧,字子昂,杨黻从弟。有《语录》一卷。
  叶文炳,字晦叔,浦城县人。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历官和州通判。
  叶湜,字子是,建安县人。
  詹渊,字景宪,崇安县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监车辂院。
  詹体仁,字元善,崇安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熊以宁,号敬轩,建阳县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官光泽主簿。从学于武夷。
  熊节,字端操,建阳县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县。
  刘子寰,字圻父,号篁翁,建阳县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观文殿学士。庆元五年(1199)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刘爚,建阳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刘炳,字韬仲,号悠然翁。刘爚之弟。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官兵部郎中。与兄刘爚同学于寒泉精舍,后又续学于武夷。
  刘炯,字季铭,刘炳之弟,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固始县令。
  刘淮,字叔通,号溪翁,建阳县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
  欧阳光祖,字庆嗣,崇安县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历官江西运管。先从学于刘子翚,后又从朱子学。
  刘席,字上珍,崇安五夫里人,朱子外孙,刘学古之子。从学于武夷精舍。
  蔡元定,建阳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蔡渊,字伯静,号节斋,蔡元定长子。
  蔡沈,蔡元定季子。事迹见第九章。
  蔡沆,字复之,号复乔居士,蔡元定次子。
  蔡模,字仲觉,号觉轩。蔡沈长子。
  蔡杭,字仲节,号久轩,蔡沉次子。朱子私淑弟子。
  魏椿,字元寿,建阳县人。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后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二卷。
  魏应仲,字孝伯,魏掞之长子,建阳县人。乾道六年(1170)从学于寒泉精舍。
  2.邵武军(二十七人)上官谧,字安国,邵武县人。历官四会县令。
  丘珏,字玉甫,邵武县人。淳熙十五年(1188)武夷精舍门人。
  任希夷,字伯起,号清叟,邵武县人。淳熙三年(1176)进士,官至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宋史》有传。淳熙十三年(1186)武夷精舍门人。
  江元益,邵武县人。
  何镐,邵武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吴英,字茂实,邵武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教授。从学于寒泉精舍。
  吴寿昌,字大年,邵武县人,吴英之子。淳熙十三年(1186)从学武夷,后又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吴浩,寿昌之子。与其父同学于朱子。
  李闳祖,字守约,号絅斋,光泽县人。嘉定四年(1211)进士,历官广西安抚司干。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后又多次至考亭问学。有《语录》一卷。
  李相祖,字时可,闳祖之弟。嘉定四年(1211)进士。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绍熙间续学于考亭。
  李壮祖,字处谦,相祖之弟。嘉定四年(1211)进士,历官闽清尉。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后亦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李方子,事迹见第九章。
  李文子,字公谨,号耕叟,李方子之弟。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官漳州知州。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有《语录》一卷。
  李东,字子贤,邵武县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万安县令。曾从学于考亭。
  俞闻中,字梦达,邵武县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历官黎州知府。庆元年间,从学于建阳考亭。
  梁瑑,字文叔,邵武县人。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绍熙、庆元间又续学于考亭。
  连嵩卿,名崧,邵武县人。乾道四年(1168)从学,为寒泉精舍门人。
  游倪,字和之,建宁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冯允中,字作肃,号见斋,邵武县人。淳熙二年(1175)寒泉精舍门人。
  黄孝恭,字令裕,邵武县人。
  黄寅,字直翁,邵武县人。
  黄谦,字德柄,光泽县人。
  叶武子,字诚之,号息庵,邵武县人。历官秘阁修撰。
  刘炎,字潜夫,号撝堂,邵武县人。淳熙十六年(1189)从学于武夷精舍,后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刘刚中,字德言,又字近仁,号琴轩,建宁县人。嘉定四年(1211)进士,官兰溪县丞。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精舍,有《师友问答》一卷。
  饶敏学,邵武县人。
  饶干,字廷老,邵武县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官长沙县令。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于武夷;绍熙三年(1192)又续学于考亭。
  3.南剑州(六人)张显父,字敬之,顺昌县人。
  游敬仲,剑浦县人。绍熙二年(1191)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黄卓,字先之,一字德美,剑浦县人。绍熙二年(1191)后,曾多次赴考亭问学。有《语录》一卷。
  廖德明,顺昌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邓绚,字邦老,将乐县人。从学于朱子知南康之时。
  邓絅,字卫老,邓邦老之弟。
  4.福州(四十二人)余隅,字占之,号克斋,古田县人。淳熙八年(1181)从学于南康。
  余范,字彝孙,古田县人。
  林仁实,号敏翁,永福县人。
  林用中,古田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林允中,字扩之,用中之弟。乾道三年(1167)从学于崇安五夫。后又从学于寒泉精舍。林大春,字熙之,号慥之,古田县人。林充之,林大春之弟。林守道,字守一,号艾隐,闽县人。为朱子私淑。林师鲁,名鲁山,以字行,号芸谷。古田县人。从学于崇安五夫。林湜,事迹见第九章。林学蒙,一名羽,字正卿,号梅坞,永福县人。绍熙四年(1193)始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朱子逝世后,又从黄榦学。
  林学履,字安卿,林学蒙弟。庆元五年(1199)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林宪卿,字公度,号存斋,怀安县人,从学于建阳考亭。
  林夔孙,字子武,号蒙谷,古田县人。嘉定七年(1214)特奏名,历官县尉。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建阳,为考亭书院堂长。有《语录》一卷。
  林謩,字丕显,连江县人。
  唐晔,闽县人,从学于武夷精舍。
  高松,字国楹,长溪县人。历官台州教授。
  许俭,字幼度,闽清县人。
  陈士直,字彦忠,闽清县人。淳熙八年(1181)知南康时及门弟子,后续学于武夷。
  陈孔硕,字肤仲,号北山,侯官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官秘阁修撰。从学于武夷和考亭。
  陈孔夙,字仁仲,陈孔硕之兄,庆元五年(1199)进士,与其弟同时从学于武夷。
  陈缜,字德容,一字师文,罗源罗人。朱子私淑弟子。
  陈骏,字敏仲,宁德县人。
  曾逢震,字诚叟,闽县人。
  程若中,字宝石,号槃涧居士,古田县人。
  黄东,字仁卿,闽县人,黄榦仲兄。先后从学于武夷和考亭。
  黄榦,闽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黄幹,字尚质,长溪县人。
  杨复,一名璹,字志仁,一字茂才,号信斋,福安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杨楫,字通老,号悦堂,长溪县人。历官江西运判。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于武夷,后又续学于考亭。
  赵师恕,字季仁,福州人。历官余杭知县。初从学于朱子,后复为黄榦门人。
  刘砥,字履之,号存庵,长乐县人。绍熙元年(1190)始学于漳州,庆元四年(1198)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刘砺,字用之,号在轩,刘砥之弟。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潘柄,字谦之,怀安县人。淳熙十年(1183)从学于武夷精舍,后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潘植,字立之,潘柄之兄。与弟同时从学于武夷精舍。绍熙四年(1193)又续学考亭。有《语录》一卷。
  郑文遹,字成叔,号庸斋,闽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考亭。后又从黄榦学。
  郑性之,字信之,初名自诚,改名性之,号毅斋。侯官县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第一,官至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宋史》有传。
  郑申之,字惟任,福州人。乾道进士,官至国子助教。
  郑昭先,字景明,号日湖,谥文靖,闽县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历官右丞相。曾于淳熙十四年(1187)入仕后从学于武夷精舍。
  郑师孟,字齐卿,号存斋,宁德县人。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
  萧长夫,福州人。
  龚郯伯,号南峰居士,宁德县人。嘉定十三年(1220)特奏名。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5.兴化军(二十人)方仕繇,事迹见第九章。
  方大壮,字履之,号履斋,莆田人。
  方耒,字耕道,号困斋,莆田人。乾道间进士,历官连江知县。乾道间,从学于五夫和寒泉精舍。
  方壬,字若水,方耒从弟。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长泰县主簿。在此之前,曾从学于武夷精舍。
  方禾,字耕叟,方耒之弟,莆田县人。
  方符,字子约,莆田县人,方大壮从侄。绍熙间从学于建阳考亭。
  朱鲁叔,仙游县人。
  余元一,字景思,仙游县人。黄榦妹夫。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池州通判。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精舍。
  林成季,字井伯,莆田县人。名儒林光朝从子,历官兴国军判官。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庆元五年(1199)续学于考亭。
  林得遇,字若时,仙游县人。从学于武夷精舍。
  陈守,字师中,莆田县人。陈俊卿次子,官至工部员外郎。淳熙十年(1183)十一月,师从于莆田陈宅仰止堂。后续学于考亭。
  陈定,字师德,陈俊卿第三子。朱子私淑弟子。
  陈宓,字师复,号复斋,陈俊卿第四子。与兄守、定同学于朱子。朱子逝世后,又从黄榦学。
  陈址,字廉夫,陈俊卿之孙,陈实之子。绍熙二年(1191)从学于考亭。
  陈宇,字允初,陈俊卿从子。从学朱子官同安主簿之时。
  陈均,字平甫,兴化军人,朱子私淑弟子。
  傅诚,字至叔,仙游县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至太常博士。朱子武夷精舍门人。
  黄士毅,字子洪,号壶山,莆田县人,徙居吴中。庆元二年(1196)从学于考亭。编纂朱子《文集》一百五十卷、《语类》一百三十八卷。
  刘起晦,又作启晦,字建翁,莆田县人。历官贵溪令、秘书省正字。
  郑可学,字子上,号持斋,莆田县人。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于武夷精舍,后又续学于考亭。
  6.泉州(含今厦门市)(十五人)王力行,字近思,同安县人。朱子守漳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李克宗,字子能,南安县人。
  高禾,字颖叔,晋江县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至兵部郎中。朱子守漳时及门弟子。
  张巽,字子文,一字深道,惠安县人。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于武夷。
  许子春,字景阳,同安县人。朱子守南康时及门弟子。
  许升,字顺之,号存斋,同安县人。朱子官同安主簿时及门弟子。后又随学于崇安五夫和建阳寒泉精舍。
  陈易,字后之,永春县人。庆元二年(1196)进士,历官怀安丞。初学于朱子守漳之时。庆元五年(1199)续学于考亭。
  陈齐仲,同安县人。朱子官同安主簿时及门弟子。
  傅伯寿,字景仁,晋江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官建宁知府。
  傅伯成,字景初,号竹隐,傅伯寿之弟。历官工部侍郎。
  黄谦,字德之,南安县人。朱子知漳州时及门弟子。
  杨至,字至之,晋江县人,蔡元定孙女婿。始从学于朱子守漳之时,绍熙四年至五年(1193—1194)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二卷。
  杨履正,字子顺,晋江县人。朱子守漳时及门弟子。庆元五年(1199)续学于考亭。
  蔡和,字廷杰,号白石,晋江县人。朱熹私淑弟子。
  刘镜,字叔光,惠安县人。
  7.漳州(七人)王遇,字子合,一字子正,号东湖先生,龙溪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淳熙十三年(1186)从学于武夷精舍。
  石洪庆,字子余,漳州人。朱子知漳时,延其为州学学正。绍熙四年(1193)从学朱子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朱飞卿,又作蜚卿,漳州人。绍熙元年(1190)朱子知漳时及门弟子。绍熙二年(1191)又随学于建阳。
  李唐咨,字尧卿,龙溪县人。陈淳岳父。朱子守漳时及门弟子,庆元五年(1199)又从学于考亭。
  杨士训,字尹叔,漳浦县人。历官永福令。朱子知漳州时及门弟子。
  陈淳,龙溪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林一简,字一之,漳州人。朱子守漳时及门弟子。
  8.汀州(一人)杨方,字子直,号淡轩老叟,长汀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官广西提刑。乾道六年(1170)从学于崇安五夫和寒泉精舍。淳熙十四年(1187)续学于武夷精舍。有《语录》一卷。
  二、浙江籍(七十五人)方谊,字宾王,嘉兴府嘉兴县人。
  王介,字元石,自号浑尺居士,谥忠简,官至知府。《宋史》有传。由姑苏郡徙居婺州金华县。
  王瀚,又作翰,字伯海,号定庵,婺州金华县人。淳熙六年(1179)从学于南康。
  王汉,字伯纪,王瀚之弟,历官县尉。
  王洽,字伯礼,又字伯丰。王瀚、王汉之弟。
  包定,字定之,温州永嘉人。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精舍。
  石口,绍兴府会稽县人,历官太常寺簿。
  任忠厚,字正甫,建德府遂安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考亭。
  池从周,字子文,台州黄岩县人。嘉定七年(1214)特科。
  吴梅卿,字清叔,台州仙居县人。嘉定十七年(1224)进士,官中州文学。
  吕乔年,字巽伯,婺州金华县人。吕祖俭长子。
  杜煜,字良仲,号南湖先生,台州黄岩县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历官东阳县主簿。
  杜知仁,字仁仲,号方山,杜煜之弟。
  杜斿,字叔高,婺州金华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杜旝,字幼高,杜斿之弟。
  杜贯道,台州黄岩县人。
  李大同,字从仲,号蜗室老人。婺州东阳县人。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宋史》有传。
  李大有,字谦仲,李大同之兄。庆元二年(1196)进士,官至太常博士。
  沈僴,字庄仲,温州永嘉县人。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建阳考亭。有《语录》四卷。
  周介,字叔谨,本姓叶,字公谨,括苍人。庆元元年(1195)从学于考亭。
  周僴,温州永嘉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周元卿,字景仁,别字圣予,原名冬卿,字成甫,处州遂昌县人。历官太常寺主簿。
  林武,字景文,温州永嘉县人。历官河池县尉。从学于武夷。
  林恪,字叔恭,台州天台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二卷。
  林补,字退思,温州永嘉县人,历官四川分司茶马干官。庆元四年(1198),从学于建阳考亭。
  林鼐,字伯和,台州黄岩县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历官定海县丞。
  林鼒,字叔和,号草庐先生,林鼐之弟。从学于武夷精舍。
  孙枝,字吉甫,庆元府鄞县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朱子私淑弟子。
  孙应时,字季和,号烛湖,绍兴府余姚县人。以进士历官黄岩尉,常熟知县。从学于武夷精舍。
  徐寓,字居父,号磐州叟,温州永嘉县人。绍熙元年(1190)五月从学于漳州。后又随朱子至崇安五夫和考亭从学。有《语录》三卷。
  徐容,字仁父,徐寓之弟。随兄同至漳州问学,后又至考亭续学。有《语录》一卷。
  徐琳,字元昭,括苍人。从学于建阳考亭。
  徐侨,字崇父(甫),号毅斋,谥文清。婺州义乌县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张扬卿,字清叟,温州永嘉县人。登进士第,官至从政郎。淳熙八年(1181)朱子知南康,张为军学教授,从学于其时。
  曹叔远,初名叔遐,字器远,谥文肃。瑞安府瑞安县人。历官徽猷阁待制,《宋史》有传。绍熙二年(1191)从学于考亭。
  许瑾,字子瑜,号高山先生,绍兴府嵊县人。
  郭津,字希吕。婺州东阳县人。
  郭浩,字叔义,郭津之弟。淳熙十三年(1186)从学于武夷。有《语录》一卷。
  郭磊卿,字子奇,号兑斋,谥正肃。台州仙居县人。朱熹提举浙东时及门弟子。
  陈邦衡,字伯明,处州缙云县人。
  陈邦钥,邦衡之弟。
  陈宗仁,字元善,号菊壮,明州人。朱子私淑弟子。
  陈祖永,字庆长,绍兴府会稽县人。淳熙八年(1181)从学于南康。
  陈埴,字器之,号潜室,温州永嘉县人。曾先后从学于武夷和考亭。
  傅定,字敬子,婺州义乌县人。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
  黄显子,字敬之,温州永嘉县人。绍熙四年至五年(1193—1194年)从学于考亭。
  叶贺孙,温州人。事迹见第九章。
  叶任道,叶贺孙之弟。
  叶震,处州松阳县人。淳熙九年(1182)朱子提举浙东时及门弟子。
  詹介,字敬父,号玉涧,处州缙云县人。
  詹仪之,字体仁,建德府遂安县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累官吏部侍郎。
  邹补之,字公衮,衢州开化县人。历官江宁府通判。
  赵师?,字恭父,台州天台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嘉兴府通判。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于武夷,绍熙四年(1193)又续学于考亭。
  赵师夏,字致道,号远庵,台州黄岩县人。宋宗室燕王之后,赵师渊弟。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湖北常平提举。朱子孙女婿。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于武夷。绍熙四年(1193)后又多次至考亭求学。
  赵师渊,字几道,号讷斋,师夏之兄。乾道八年(1172)进士,历官太常寺丞。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精舍。
  赵师骞,赵师渊之弟。
  赵师游,赵师骞之弟。
  赵师雍,字然道,赵师渊从弟。
  赵师蒧,字咏道,赵师渊从弟。
  赵师端,字知道,赵师渊从弟。历官徽州郡守,始创紫阳书院于郡学。
  辅广,嘉兴崇德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辅万,辅广之弟。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
  潘友恭,字恭叔,婺州金华县人。淳熙十三年(1186)从学于武夷精舍。绍熙二年(1191)续学于考亭。
  潘友端,字端叔,潘友恭之兄。与友端同时从学于武夷和考亭。
  潘时举,字子善,台州临海县人。绍熙、庆元间曾三次到考亭问学。有《语录》一卷。
  潘履孙,字坦翁,潘友恭之子。淳熙十三年(1186),年方十三,从学于武夷精舍。后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蔡?,字行夫,瑞安府平阳县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蒋叔蒙,温州人。绍熙五年(1194)从学考亭。
  闾丘,字次孟,括苍人。从学于朱子守漳之时。
  诸葛千能,字诚之,绍兴会稽县人。淳熙进士,历官嘉兴主簿。
  应谦之,婺州永康县人。
  应茂之,应谦之之弟。
  应纯之,应茂之之弟。嘉定二年(1209)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谢梦生,字性之,一字孟颐,温州永嘉县人。嘉定进士,历官汀州知州。朱子私淑弟子。
  戴蒙,字养伯,温州永嘉县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弃官从学朱熹于武夷。
  三、江西籍(八十八人)王阮,字南卿,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官州县。《宋史》有传。淳熙七年(1180)于南康从学朱子。
  王过,字幼观,号拙斋先生,饶州德兴县人。绍熙五年(1194)始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包扬,字显道,号克堂,建昌军南城人。淳熙十年(1183)从学于武夷,绍熙四年(1193)续学于考亭。有《语录》四卷。包约,字详道。绍熙四年(1193),与其弟包扬一起从学于考亭。包逊,字敏道。绍熙四年,与兄包扬、包约一起从学于考亭。甘节,字吉甫(父),抚州临川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江孚先,抚州临川县人。
  余口,字思斋,饶州德兴县人。
  余大雅,字正叔。信州上饶县人。淳熙六年(1179)从学,后为武夷精舍门人。有《语录》一卷。余大猷,字方叔,大雅弟。武夷精舍门人。余宋杰,字国秀,南康军建昌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建阳考亭。余洁,字伯秀,江西人。吴振,字伯起,建昌军南城县人。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吴琮,字仲方,抚州临川县人。绍熙五年(1190)从学,有《语录》一卷。
  吕炎,字德明,南康军建昌县人。
  吕焘,字德昭,号月坡,吕炎之弟。庆元五年(1199)从学于建阳考亭。有《语录》二卷。
  吕焕,字德远。与兄吕焘庆元五年同学于考亭。
  宋斌,袁州人。
  李孝述,字继善,李燔从子。
  李修己,字思永,隆兴府丰城县人。乾道进士,历官衡阳令。
  李煇,字晦叔,南康军建昌县人。庆元元年(1195)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李燔,南康军建昌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汪德辅,字长孺,饶州鄱阳县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建阳考亭。有《语录》一卷。
  周谟,字舜弼,南康军建昌县人。朱子知南康时入门弟子,又从学于寒泉、武夷精舍。有《语录》一卷。
  周方,周谟从子,从学于白鹿洞书院。
  周亨仲,周谟之弟,从学于白鹿洞书院。
  周伯熊,建昌军南城县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
  周良,字贵卿,建昌军南城县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金去伪,字敬直,号草窗,饶州乐平县人。淳熙二年(1175)从学,后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姜大中,字叔权,饶州鄱阳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建阳考亭。
  柴中行,字与之,号南溪先生,谥献肃。饶州余干县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崇政殿说书。《宋史》有传。为朱子私淑弟子。
  胡泳,字伯量,南康军建昌县人。庆元四年(1198)从学于建阳考亭。有《语录》二卷。
  胡口,名号失考,胡泳之弟。
  胡安之,字叔器,号白斋,袁州萍乡县人。庆元三年(1197)始从学于考亭。
  胡杓,吉州人。
  范士衡,字正平,隆兴府丰城县人。
  徐文卿,字斯远,信州玉山县人。
  徐彦章,信州玉山县人。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精舍,后又续学于考亭。
  徐昭然,字子融,信州铅山县人。淳熙六年(1179)从学于朱子,后相继又赴武夷和考亭两处从学。
  张洽,临江军清江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曹建,字立之,号无妄先生,饶州余干县人。朱子守南康时及门弟子。
  曹彦纯,南康军都昌县人。朱子守南康时及门弟子。
  曹彦约,字用简,号昌谷,谥文简。曹彦纯之弟。历官知府,《宋史》有传。从学于白鹿洞和岳麓书院。
  符初,字复仲,南康军建昌县人。
  梁谦,南康军建昌县人,从学于考亭。
  符叙,字舜功,南康军建昌县人。绍熙二年至四年(1191—1193)从学于考亭。
  郭植,字延硕,吉州庐陵人。朱子知南康时及门弟子。
  陈文蔚,字才卿,号克斋,信州上饶县人。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后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陈芝,字庭秀,抚州临川人。绍熙三年(1192)和庆元四年(1198)两至考亭从学。有《语录》一卷。
  陈秠,字秀成,南康军星子县人。朱子知南康军时及门弟子。
  傅修,字子期,隆兴府进贤县人。庆元五年(1199)从学于考亭。
  陈刚,字正己,南康军建昌县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
  彭寻,号东园,南康军都昌县人。
  彭方,字季正,谥文定。彭寻之子。绍熙四年(1193)进士。朱子守南康时及门弟子。
  彭蠡,字师范,号梅坡。彭寻之弟。从学朱子于知南康之时。
  曾三聘,字无逸,谥忠节,临江军新淦县人。历官秘书郎。《宋史》有传。
  曾祖道,字择之,吉州庐陵县人。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曾兴宗,字光祖,号唯庵。赣州宁都县人。绍熙二年(1191)后多次至考亭问学。
  曾极,字景建,一字景宪,号云巢,抚州临川县人。庆元年间从学于考亭。
  程端蒙,字正思,号蒙斋,饶州鄱阳县人。淳熙六年(1179)从学于南康。淳熙十四年(1187)续学于武夷。有《语录》一卷。
  冯椅,字奇之,一字仪之,号厚斋,南康军都昌县人。《宋史》有传。
  黄柟,字达才,又作达材,口江人。从学于考亭。
  黄义勇,字去私,抚州临川人。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后又续从黄榦学。
  黄义刚,字毅然,黄义勇之弟。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三卷。
  黄?,字子耕,号复斋,隆兴府分宁县人。历官台州知州。《宋史》有传。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于武夷精舍。有《语录》二卷。
  黄灏,南康军都昌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杨友直,号儆斋,南康军建昌县人。
  杨长孺,字伯子,号东山潜夫,吉州庐陵人。绍熙五年(1194)从学,有《语录》一卷。
  董拱寿,字仁叔,饶州鄱阳人。绍熙五年(1194)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董铢,字叔重,号槃涧,饶州德兴县人。晚年中进士,历官金华尉。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后又续学于考亭,并任书院堂长。有《语录》一卷。
  熊兆,又作熊梦兆,字世卿,号拙逸子,南康军建昌县人。
  赵崇宪,字履常,饶州余干县人。赵汝愚长子,淳熙八年(1181)进士。历官广西安抚,《宋史》有传。从学于武夷精舍。
  赵崇度,字履节,号履斋,赵崇宪弟,历官吏部郎中。从学于武夷精舍。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信州玉山县人。历官辰州司理。绍熙二年(1191)从学于考亭。
  刘思忠,字敬夫,建昌军南丰县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
  刘孟容,字公度。隆兴府人。历官南康知军。
  刘清之,吉州庐陵县人。事迹见第九章。
  刘尧夫,字纯叟,抚州金溪县人。乾道五年(1169)入太学,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官隆兴府通判。淳熙五年(1178)从学于寒泉精舍。
  刘贲,字炳文,南康军建昌县人。
  刘黻,字季文,吉州庐陵县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
  刘黼,字季章,刘黻之弟。
  刘能,字贵才,号松壑,高安县人。从学于武夷精舍。
  欧阳谦之,字希逊,吉州庐陵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蔡念成,字元思,江州德安县人。淳熙七年(1180)始从学于南康。绍熙二年(1191)续学于漳州。庆元五年(1198)三学于考亭。
  黎季成,赣州宁都县人。
  钟唐杰,袁州萍乡县人。
  谭君,名字失考,江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严世文,字时亨,一字亨甫。临江军新喻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
  四、安徽籍(十九人)吴垕,徽州休宁县人。
  吴昶,字叔夏,号友堂,徽州休宁县人。淳熙三年(1176)及门弟子,后又学于建阳考亭。
  吴柔胜,字胜之,谥正肃,宁国府宣城县人。官至工部郎中。《宋史》有传。《宋元学案》列为朱子私淑弟子。
  李季札,字季子,号明斋,徽州婺源县人。淳熙三年(1176)及门弟子,后又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金朋说,字希传,徽州休宁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历官县丞。
  孙自修,字敬父(甫),宁国府宣城县人。绍熙二年(1191)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孙自任,字仁甫,孙自修从弟。
  孙自新,孙自修从弟。
  郝杰,字元英,安庆府宿松县人。
  张彦先,字志远,泗州临淮县人。淳熙八年(1181)从学于南康。
  许文蔚,字衡甫。徽州休宁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县丞。
  陶旸,号敬斋,太平州芜湖县人。
  程永奇,字次卿,号格斋,徽州休宁县人。从学于考亭。
  程洵,初字国钦,改字允夫,号克庵,朱子内从弟。徽州婺源县人。淳熙三年(1176),朱子归婺源省墓时及门弟子。
  程樗,字文伯,号翠林逸民,程洵从子。
  滕璘,字德粹,号溪斋,徽州婺源县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历官隆兴府判官。淳熙三年(1176)从学于婺源。后又相继续学于武夷精舍和建阳考亭,有《语录》一卷。
  滕珙,字德章,号蒙斋,滕璘弟。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合肥令。从学于武夷精舍。
  滕玶,字德玉,滕璘从弟。
  谢琎,字公玉,徽州祁门县人。
  五、湖南籍(十六人)吴伦,字子常,永州零陵县人。绍熙五年(1194)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
  吴雄,字伯英,岳州平江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后又从学于建阳考亭。
  吴猎,字德夫,号畏斋先生,潭州醴陵县人,历官监察御史。《宋史》有传。乾道三年(1176),从学于朱子。
  李杞,字良仲,号木川,岳州平江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李雄,字子诚,岳州平江县人。
  李儒用,字仲秉,号练溪。岳州平江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庆元三年(1197)又学于考亭。有《语录》二卷。
  李璠,字草堂,岳州平江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
  林子蒙,湖南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康渊,字叔临,岳州巴陵县人。
  邹,字行之,岳州平江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
  廖谦,字益仲,一字德之,衡州衡阳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黎贵臣,字昭文,潭州醴陵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
  萧佐,字定夫,潭州湘乡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钟震,字春伯,号宗一,潭州湘潭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袭蓋卿,字梦锡,衡州常宁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舒高,湘乡县人。朱子知潭州时及门弟子。有《语录》一卷。
  六、四川籍(八人)宋之源,字积之,朱子改字曰深之。成都府双流县人。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于武夷精舍。
  宋之润,字泽之。宋之源之弟。与兄同时从学于朱子。
  宋之汪,字容之。宋之润之弟。与兄同时从学于朱子。
  李元翰,成都人,绍熙三年(1192)从学于考亭。
  李道传,字贯之,谥文节,由隆州徙吴兴。庆元二年(1196)进士。累官著作佐郎。《宋史》有传。朱子私淑弟子。
  度正,字周卿,号性善,合州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宋史》有传。庆元三年从学于建阳考亭。
  〓渊,字亚夫,号莲塘,涪州涪陵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谥文靖。邛州蒲江县人。历官礼部尚书。《宋史》有传。朱子私淑弟子。
  七、江苏籍(含今上海市)(七人)林至,字德久,嘉兴府华亭县人,历官秘书郎。
  章康,字季思,号雪崖,平江府吴县人。
  郭友仁,字德元,楚州山阳县人,寓临安。庆元四年(1198)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汤泳,字叔永,号静一,镇江府丹阳县人。庆元元年(1195)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钱木之,字子山,常州晋陵县人,寓居永嘉。庆元三年(1197)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窦从周,字文卿,镇江府丹阳县人。淳熙十三年(1186)从学于武夷精舍,绍熙四年(1193)又续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窦澄,字叔清,随其兄窦从周同学于武夷和考亭。
  八、湖北籍(六人)吴必大,字伯丰,兴国军人。历官吉水县丞。淳熙七年(1180)从学朱子于南康,后又从学于武夷和考亭。有《语录》一卷。
  李周翰,蕲州人。绍熙二年(1191)从学于建阳考亭。
  李耆寿,字南公,江陵府江陵县人。
  万人杰,字正淳,号止斋,兴国军大冶县人。淳熙七年(1180)从学于南康。此后先后多次续学于武夷和考亭,有《语录》二卷。
  万人英,万人杰之兄。
  冯洽,字深之,兴国军大冶县人。
  九、广东籍(四人)吴恭之,字叔惠,潮州潮阳县人。
  许敬之,潮州人。
  郭叔云,字子从,潮州潮阳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建阳考亭。
  郑南升,字文振,潮州潮阳县人。绍熙四年(1193)从学于考亭。有《语录》一卷。
  十、山西籍(二人)赵善待,字时举,一字子善,濮安懿王五世孙,解州闻喜县人,寓居四明。历官浙东按察使参议。
  赵纶,字君任,号时斋,赵鼎曾孙,解州闻喜县人。淳熙间从学于武夷精舍。
  十一、河南籍(一人)赵子明,开封府开封县人。朱子知南康军时及门弟子。
  十二、里籍失考者(一百一十一人)其中从学武夷精舍者八人;从学考亭沧洲精舍五十五人;其他地点从学者四十八人。
  1.从学武夷精舍者八人吕道一,淳熙十一年(1184)从学。
  黄子功,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
  吴南,字宜之,淳熙十五年从学,绍熙二年(1191)又续学于考亭。
  徐元震,淳熙十五年(1188)从学。
  戴明伯,淳熙十五年至十六年(1188—1189)从学。
  鲁可几,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
  吴楶,字直翁,淳熙十六年(1189)从学。
  邓子礼,淳熙十六年(1189)从学,后又续学于考亭。
  2.从学考亭沧洲精舍者五十五人刘居之,字宽夫。绍熙四年(1193)、庆元三年(1197)两次从学。
  冯德贞,绍熙二年(1191)以后从学。
  江畴,字彝叟。绍熙四年(1193)从学。
  林子渊,绍熙二年(1191)以后从学。
  黄升卿,绍熙二年(1191)从学。
  李周翰,绍熙二年(1191)从学。
  黄景申,字嵩老,绍熙二年(1191)从学。
  周季俨,绍熙二年(1191)从学。
  陈厚之,绍熙二年(1191)从学。陈希真,绍熙四年(1193)从学。庆元五年(1199)又续学。袁子节,绍熙四年(1193)从学。李伯诚,绍熙四年(1193)从学。苏实,绍熙四年(1193)从学。苏宜久,绍熙四年(1193),庆元四年(1198)两度从学。张仁叟,绍熙四年(1193),庆元二年(1196)两度从学。林恭甫,绍熙四年(1193)从学。廖晋卿,绍熙四年(1193)从学。邵汉臣,绍熙四年(1193)从学。萧景昭,绍熙四年(1193)、庆元二年(1196)两度从学。周李卿,绍熙四年(1193)从学。陆深甫,绍熙四年(1193)从学。陈希周,又作陈晞周,绍熙四年(1193)从学。方毅父,绍熙四年(1193)、庆元二年(1196)两度从学。黄有开,绍熙四年(1193)、庆元五年(1199)两度从学。吴仁甫,又作吴仁父,绍熙四年(1193)、庆元二年至四年(1196—1198)两度从学。
  汪正甫,又作汪正父,绍熙四年(1193)从学。
  陶安国,绍熙四年(1193)、庆元二年(1196)两度从学。
  戴智老,绍熙四年(1193)、庆元二年(1196)两度从学。
  李季绎,绍熙四年至五年(1193—1194)从学。
  余正甫,亦作正父。绍熙四年至五年(1193—1194)从学。
  李约之,绍熙五年(1194)从学。
  陈敬之,绍熙五年(1194)从学。
  周朴,字纯仁,绍熙五年(1194)从学。
  林赐,字闻一。庆元元年至三年(1195—1197)、庆元五年(1199)曾两度从学。有《语录》一卷。
  吴知先,庆元二年(1196)从学。
  陈仲卿,庆元二年(1196)从学。林仲参,庆元二年(1196)从学。吴伯游,庆元二年(1196)从学。李梦先,庆元三年(1197)从学。陈萃,字仲亨,庆元三年(1197)从学。陈华,字仲蔚,陈萃之弟。与兄同时从学。兄弟二人之字乃从学之时朱子所取。
  张以道,庆元四年至五年(1198—1199)从学。
  辛适正,庆元四年(1198)从学。
  周庄仲,庆元四年(1198)从学。
  赵唐卿,庆元五年(1199)从学。
  李维中,庆元五年(1199)从学。
  刘源,庆元五年(1199)从学。
  陈日善,庆元五年(1199)从学。
  周标,庆元五年(1199)从学。
  王壬,庆元五年(1199)从学。
  萧增光,庆元五年(1199)从学。
  詹淳,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子逝世前在场诸生之一。
  方伯起,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子逝世前在场诸生之一。
  刘成道,字择之。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子逝世前在场诸生之一。
  赵唯夫,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子逝世前在场诸生之一。
  3.其他地点从学者四十八人:子升、王子充、王子周、王景仁、何巨源(字进之)、李仲实、李叔文、李埜、李德之、汪季良、周椿(字伯寿)、周颐(字龟父)、林士谦、林性之、林振(字子玉)、林揆(字一之)、季容甫、俞洁己(字季清)、南城熊、唐总卿、徐子颜、徐孟宝、马节之、许进之、郭逍遥(字邦逸)、陈子安、陈公直、陈枅(字自修)、陈寅仲、陈寅伯、陈梦良(字与叔)、陆伯振、贺善、詹观(字尚宾)、刘定夫、刘栋、德先、蒋元进、蒋明之、蒋端夫、郑大锡、郑仲履、郑光弼(字子直)、谢教、戴迈、魏丙(字才仲)、饶克明、龚栗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