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0308 |
颗粒名称: | 三 考亭沧洲 |
分类号: | B244.7 |
页数: | 22 |
页码: | 45-66 |
摘要: | 考亭沧洲精舍是朱子创建的第四所书院,也是他创建的最后一所书院,地点在建阳三桂里考亭村,初名竹林精舍。绍熙二年,朱子离漳州知州任后,将家从崇安五夫迁居建阳童游。绍熙三年,建竹林精舍于考亭,在此广招门徒,聚徒讲学。绍熙五年十二月,因生员日多,便将精舍加以扩建,更名为“沧洲精舍”,并自号“沧洲病叟”。从绍熙三年至庆元六年前后约八年,朱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讲学和著述。但考亭沧洲精舍之祭祀先贤,与讲学关系甚为密切,故在此一并提及。借此良机,朱子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祭祀先圣的仪式。同时,这种祭祀活动也与朱子创建书院的宗旨或曰教育目的紧密相关。 |
关键词: | 朱熹 讲学 竹林精舍 |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