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
唯一号: | 130820020210000303 |
颗粒名称: | 1.师生自建校舍,开“勤工俭学”之先河 |
分类号: | B244.7 |
页数: | 1 |
页码: | 40 |
摘要: | “勤工俭学”本为现代用语,古代并无此说。然观武夷精舍之创建过程,由于朱子拒绝了官、私各方朋友的襄助,而仅以微薄的祠禄自营,故其资金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朱子“躬画其处,即自己设计。“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此乃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特点,设计建造适合的建筑物。又率及门弟子“诛除草茅”,得地数亩,“具畚锸,集瓦木,相率成之”。从清理地基,筹集工具和建筑材料,到最后建房搭屋,均由门生弟子挥洒汗水,自力更生来完成的。朱子对此虽有“视所缚屋三间,制度殊草草”的遗憾,然纵观中国古代教育史,由师生自创校舍,朱子可谓第一人,实开“勤工俭学”之先河。 |
关键词: | 朱熹 讲学 勤工俭学 |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