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批评时政与抨击时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299
颗粒名称: 3.批评时政与抨击时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批评时政,抨击时弊是孔子以来私家讲学的一个传统。朱子在讲学中,经常结合南宋社会的腐败现象,与学生展开讨论。乾道四年,崇安发生严重灾荒,朱子在积极参与当地的救荒赈灾中,深感官府的腐败无能。③他将不关心民痍的官员直斥为“肉食者”,认为以民为本的儒家学说不明于世,天下事难有作为。①官学腐败、科举误人的现象也是朱子及其门人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他指斥“今科举之弊极矣!”朱子与门人评议时政的内容还广泛涉及君心、民心、官制、官德、治道、兵事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多与其主张的理学思想和书院教书育人的实践密切相关。
关键词: 朱熹 讲学 时政

内容

批评时政,抨击时弊是孔子以来私家讲学的一个传统。朱子在讲学中,经常结合南宋社会的腐败现象,与学生展开讨论。
  乾道四年(1168),崇安发生严重灾荒,朱子在积极参与当地的救荒赈灾中,深感官府的腐败无能。他对门人林择之说:“熹以崇安水灾,被诸司檄来,与县官议赈恤事,因为之遍走山谷间,十日而后返。大率今时肉食者漠然无意于民,直是难与图事,不知此个端绪,何故汩没得如此不见头影?因知若此学不明,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③他将不关心民痍的官员直斥为“肉食者”,认为以民为本的儒家学说不明于世,天下事难有作为。在与门人杨方的一次谈话中,他在转述范念德的一封来信时将这种思想表露得更为直截明白:今日气象,官无大小,皆难于有为,盖通身是痛,无下药处耳。安得大贤君子,正其根本,使万目具举,吾民得乐其生耶!①官学腐败、科举误人的现象也是朱子及其门人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他指斥“今科举之弊极矣!”②门人林择之认为“今士人所聚多处,风俗便不好。故太学不如州学,州学不如县学,县学不如乡学气朱子同意这种看法,说:“太学真个无益,于国家教化之意何在?向见陈魏公说,亦以为可罢。”③朱子后来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将科举、官学之弊概括为“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④。
  朱子与门人评议时政的内容还广泛涉及君心、民心、官制、官德、治道、兵事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多与其主张的理学思想和书院教书育人的实践密切相关。

附注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答林择之》,《朱子全书》第22册,第1963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答林择之》,《朱子全书》第22册,第1963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胡氏门人-张敬夫》,第2608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九《朱子六-论取士》,第2698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九《朱子六-论取士》,第2692页。 ④〔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白鹿洞书院揭示》,《朱子全书》第24册,第3587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