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盘岭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6020220000085
实物名称: 白盘岭
其他名称: 白桐岭;白帆岭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474.pdf
类型:
分类号: K928.3
主题词: 山-名胜古迹-中国

实物简介

白盘岭,又名白桐岭、白帆岭,位于长泰县枋洋镇东部,与厦门市集美区交界,与跳头岭隔涧相望。古代,这里山高林密,林墩通往“海外”(旧指厦门沿海一带)的古道经过这里。乾隆《长泰县志》载,“白桐隘,县正东善化里,跳头岭上,路通同安、芋溪及沿海等处。”如今,白盘岭依然环境优美,有茂密翠绿的树木,有长流不息的涧水,有千姿百态的岩石。 过了枋墩自然村东面的小盆谷,便来到白盘岭下。古代,从岭下至岭上,凡有陡坡之处都用山石铺成石道,约5公里。古石道的铺筑历史,至少可推至明代。历史上,这条古道成为长泰县与同安县的主要通道之一,商贾行人络绎不绝,地方史籍也留有记载。历经数百年,白盘岭的古石道大部分路段依然存在,人们攀越白盘岭,仍要行走在古石道的一些路段上。从岭下至半岭(地名称岭头)的古石道多已改观,仅留“上水磨”地段的一段120级台阶路。从岭头至岭上(又名白盘格)的古石道基本保留完好,是行人的必经之道。石道依山势地形而修筑,一般修筑在坡度大或过山涧的地段,石道断断续续,一段又一段连至岭上。铺路石都是就地取材,未加入工打磨,但铺砌牢固,行人步履稳当便捷。古石道大多1米来宽,贯穿于大树下、巨石边,路边常有灌木草丛盖掩。 白盘岭古道的路线大体沿山涧一边由下而上修筑。行走于古道,两旁景观可谓“有声有色”。这“色”即绿色,黛绿的树林、翠绿的草坪、浅绿的苔藓等,使人满目着绿。这“声”即水声,一路上涧水声不绝于耳。白盘岭的泉水丰沛,而古道边的山涧由形状各异的岩石累垒而成,泉水顺山涧流泻、或成激流、或成旋涡、或成水潭,水流由此形成长息不断的哗哗、咚咚声,有着奇妙的韵律,悦耳动听。在古石道对面的跳头岭梁仔山,还不时可见到飞流而下的瀑布。岭头坑对面有一处瀑布,水流沿悬崖峭壁(约70米高)流淌而下,常年不绝,望去似一条白绸飘挂在褐色的岩石山,非常醒目。沿古道过山涧,行人还可掬一捧涧水洗汗渍,那水清澈透凉,令人舒气爽心。 在白盘岭的岭头,有个山坡叫“石佛”。因从前在这里一个石洞里安放一尊古代石佛,石佛很有可能是白盘岭观音岩的遗物。现观音岩的遗址难觅,那尊石佛也不知去向,人们便以“石佛”命名该处,让后人不忘这个地方。 过了“石佛”,便到了银洞坑。银洞坑名称来源不同于枋洋内枋山、双口宅山因开采银矿而得名,而是来源于一个民间传奇故事。传说陈友谅义军要攻打厦门岛时,把白银存放于白盘岭的一个山洞,并叫其妹妹在洞中看管。后来,陈友谅兵败未回,其藏银的山洞也无人知晓。于是,古人又据此立了块石牌(碑)使这里更蒙上神秘的色彩。这个石牌立于白盘岭古道边,据目睹,这石牌的老人介绍,石牌取材于天然石,高约2.4米,宽约0.8米,大小如一扇单门。石牌上的文字约200多个,这字却没有人能看懂。有人认为这字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俗称“字傍”)。因传言谁能看懂这些文字,就能找到藏银的洞穴,得到银子。所以,凡路经白盘岭的人,都要把石牌的文字研究一番。这石牌历经数百年,直至20世纪70年代倒塌而未知去向。如今,石牌底座仍然存在,遗址仍引人入胜。 白盘岭上有没有银洞呢?百年寻,千人探均未得其果,徒劳无益,因为陈友谅藏银仅是个传奇故事。而白盘岭“石佛”隔涧相望的岭上,有个尼姑洞(有人认为这是银洞),据前辈人说这个洞深不可测,也有神奇的传说。因此在历史上,尼姑洞曾成为人们游玩猎奇的地方。如今,该洞依存,由于洞壁已损,只能进洞20多米。当然,就此也不失诱人的魅力。 沿着白盘岭的古道往上走,便觉得山越高林越密。岭头坑以上的山坡、沟谷,便布满苍郁的树林。乾隆《长泰县志》曾记载:“白桐岭,多树木,又名白桐林。”古人所指的白桐林也就在这里。因为树林间仍可看到一些高大的松树,几处榕树群也可为此作证。古道边有株古榕,树茎两米,裸根抱石,古藤缠绕枝干。沟谷中,有个近百立方米的巨石,巨石有石洞,洞口左右侧各长着合杆榕(茎又称“杆”)茎粗2人合围。到底是几棵榕树呢?因有数不清的榕根缠绕着巨石,榕树又长在石缝间,目测是难于辨明。有两株榕树,在高2米处又依附在一起,形成“连理树”。这里古藤成网,榕冠如盖,展现原始森林状态,又成为洞、石、榕、藤、水组合的天然景观,实为罕见。 白盘格实际上是一条横亘于峡谷的山梁,也是白盘岭与跳头岭的交汇处。南、北两面高峰耸立,东、西两面是峡谷。东望是厦门集美区的山地,西望是白盘岭、跳头岭以及林墩谷盆。明代,这里曾设白桐隘,关隘早已废,而路边的一块小石碑,刻写着当时汛防兵所管辖的范围,小石碑对研究军事历史颇有参考价值。岭上东侧不远处有块岩石,岩石上刻写“卢山界”三个字,表明这里曾是枋洋卢氏家族所经管的山地。 白盘岭上建有一座护界公宫,是一座用石块砌筑的小庙。护界公宫座北朝南,长约4米,深约6米。门口有走廊,门边立有一尊清光绪12年(1886年)所立石碑,高1.8米,宽0.7米,碑文记有护界公宫历史、光绪12年重修情况、倡修主事名单及捐资修宫名单。庙虽小却颇有特色,一是所侍奉的神明为护界公,以祈保县境安宁;二是门朝南,而屋顶却是东西向倒水;三是走廊门柱为大方柱,柱高约2米多,柱边长0.3米,在高山上能有这样装饰当属不凡。在白盘岭附近山坡,还存在石舂臼、大柱石以及房基遗址。这些遗物、遗址告诉人们,白盘岭曾有过较为繁华、值得探索的一段历史。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