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6020220000082
实物名称: 天柱山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462.pdf
类型:
分类号: K928.3
主题词: 山-名胜古迹-中国

实物简介

天柱山位于长泰县东南部,东接厦门市,南连龙海市、漳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它由大小20多座山头组成,总面积约一万七千亩,海拔最高点933米;山势地形有“一龙二凤三狮四象五虎六麒麟”之称。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青、幽、灵、古、奇、野、旷、奥等特色,是闽南“金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 天柱山历史悠久,唐宋时古驿道从山下经过。自宋崇宁三年(1104年)杨虔诚上山传道后,天柱山开始显名。后来,这里成为闽南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曾建有慈云岩、象鼻岩、势至岩等五座岩寺。山上风景奇秀,“擅东南之奇胜”,因此游客日众。 “由宋迄明,缁流云集,名人硕士,时相与登眺”,“有海客千百人蚁而上,盖刍荛于是山,日日如是也,客俱他县人。”宋朝时,天柱山便被誉为“临漳第一胜处”。 天柱山“古木茏苁纷无数,风树壑叶声喧豗”。山上有1127公顷天然次生林,山的上部以马尾松为主,中下部,以阔叶树为主,夹有古树名木和稀特植物。山上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针阔叶树混交林和经济果木林,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林相丰富的森林景观,也形成了空气清新、湿润的良好环境。据初步调查,山上的植物有30多科1500多种。随处可见林木与藤本植物、苔藓植物共生或附生的景观,随处可见树龄已数十年或数百年的古树,树高茎粗,枝繁叶茂,各呈奇姿。“名花异草,璀璨幽谷”。有采露松、凤凰松、迎客松、擎天松以及百年杨梅树,千年含笑花等古木名卉;还有树抱石、石上长蕨类和藤包树等罕天柱山位于长泰县东南部,东接厦门市,南连龙海市、漳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它由大小20多座山头组成,总面积约一万七千亩,海拔最高点933米;山势地形有“一龙二凤三狮四象五虎六麒麟”之称。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青、幽、灵、古、奇、野、旷、奥等特色,是闽南“金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 天柱山历史悠久,唐宋时古驿道从山下经过。自宋崇宁三年(1104年)杨虔诚上山传道后,天柱山开始显名。后来,这里成为闽南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曾建有慈云岩、象鼻岩、势至岩等五座岩寺。山上风景奇秀,“擅东南之奇胜”,因此游客日众。 “由宋迄明,缁流云集,名人硕士,时相与登眺”,“有海客千百人蚁而上,盖刍荛于是山,日日如是也,客俱他县人。”宋朝时,天柱山便被誉为“临漳第一胜处”。 天柱山“古木茏苁纷无数,风树壑叶声喧豗”。山上有1127公顷天然次生林,山的上部以马尾松为主,中下部,以阔叶树为主,夹有古树名木和稀特植物。山上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针阔叶树混交林和经济果木林,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林相丰富的森林景观,也形成了空气清新、湿润的良好环境。据初步调查,山上的植物有30多科1500多种。随处可见林木与藤本植物、苔藓植物共生或附生的景观,随处可见树龄已数十年或数百年的古树,树高茎粗,枝繁叶茂,各呈奇姿。“名花异草,璀璨幽谷”。有采露松、凤凰松、迎客松、擎天松以及百年杨梅树,千年含笑花等古木名卉;还有树抱石、石上长蕨类和藤包树等罕体现了天柱山深厚的文化积淀。清朝台湾农民起义领袖、“中兴王”朱一贵诞生于天柱山下的亭下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曾屯兵天柱山;《闽书》作者、待郎何乔远以及黄思永、张燮、曹学俭、蔡复一、林茂桂、林一材等名士,曾亲临天柱山,赏景吟诗作赋。“舐墨含毫,经宿不倦,拂笺染翰,秋旬忘归,舒远眺之浩歌,振前朝之逸响。” 宋、明、清时,天柱山已成为佛教圣地,佛事活动鼎盛,香客络绎不绝,有时每天达千人以上,其中大部分香客是厦门、漳州、泉州人,天柱山的宗教史尤值得历史学家的考究。山上的岩石,留有古人刻写的碑文、题词、题诗数十处,字体秀丽,隶楷行草诸体皆有,字形有的仅方寸,有的却方米以上。最早的是宋宣和乙巳年(1125年),知县蔡元璋、县丞萧遇题刻“天柱岩”。历代文人常上山游览、题咏山水风光,据统计,存于清乾隆《长泰县志》等史籍中的就有50多篇诗、赋。可以说,天柱山的人文景观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1994年,天柱山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并由林业部华东设计院的专家学者进行初步考察。在天柱山发现有特色的景物144处,按等级划分,有上上景8处,上景63处,中景73处;按类型划分,有胜峰景观1处,岩石景观77处,地貌景观4处,植物景观16处,水体景观7处,洞穴景观28处,建筑景观2处,摩崖题刻景观5处,历史文化遗址4处。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点,制定了开发总体规划。1995年11月,国家林业部颁文:长泰县天柱山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3081公顷。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