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胜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唯一号: 130735020230000740
作品名称: 和胜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5/001
起始页: 0091.pdf
责任者: 魏映云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代康熙28年(公元1689年)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楼阁-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和胜楼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梅林镇梅林村。该楼的天井门、主楼门、大门、平房中厅两个门,外大门,六个大门有如宫殿式的成一直线,层层叠叠,壮观气派!它既合八卦的六爻,又合“六六大顺”的吉数,据我所知,这在当时乃至现在都“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绝无仅有,可称“福建土楼第一门”!因为在土楼风水学中,是严禁门对门的——除非皇宫(像和贵楼,外大门和里大门就避免相对)。但在这山区民居中,居然敢门对门,而且一对六个!且和胜楼建成后,又是大富大贵。这在土楼文化中,不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是一个谜。这是第一奇。 和胜楼,“文革”时因历史原因改称“反帝楼”,习称“白楼”,又叫“大楼”,又因楼前立有十几根石旗杆,又别称“旗杆楼”。该楼约建于清代康熙28年(公元1689年),系梅林村魏氏十二世祖魏映云创建。魏映云,乳名保太,字绍丽。他有良田千亩,白银论间。富而存仁,当时县长授予“乐善好施”牌匾。和胜楼当时的建筑规模十分庞大:除主楼外,东西两边建有厢房,西边紧靠厢房是学堂。第三大门前是约1000平方米的长方型石砌的石坪,石坪边与第三大门旁立有十一根石旗杆——这在所有的土楼中,算是罕见的奇观!这些立石旗杆的人物有:魏克昌,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举人,王云龙榜;魏景文,嘉靖庚午(1810)岁贡;魏嗣昌,道光八年(1828年)武举人,何联上榜;魏谦亨,又名鸣贞,饱学史书,文才出众。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年),郭礼图榜中式第十三名举人,钦赐亚魁;魏拔魁,又名胜武,从小习武,武艺超群。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公以戡平匪患功,封世袭恩骑尉。《南靖县志》记着“云骑尉”。魏联昌,岁进士。魏朝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捍卫地方功,封世袭卫守府……其中最令人称羡的有:道光八年,该楼里中式一文一武两举人!加上卓才公三男中,一个岁进士,两个武举人,此时的和胜楼,真是风光极了!这是第二奇!可惜石旗杆毁于“文革”。石坪前面是由三个院落式组成的一排单层平房,平房西面建有并排六座的院落式二层书房,供其六个儿子读书。它有三口清甜的水井:主楼一口,旧学堂一口,平房一口。这并水是梅林村最好的。 和胜楼为方形土楼,座南朝北。主楼内部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主楼高4层,14.2米:一层高3.26米,二层高2.60米,三层高2.68米,四层高(2.95加暗棚2.23)5.18米。从第二层起,一层比一层高,暗含步步高升之义。四层楼上原放有许多棺材,这叫升官发财!这是第三奇! 和胜楼主楼正面四层上,有如同阳台的外廊道,这在福建土楼中极少见,在南靖土楼中,仅在南靖梅林镇梅林村有!它有五部楼梯,四个角落各一部,大门一部,这也是梅林村土楼与其他地方土楼不同的地方。大门楼梯第一层解放后拆除,其余保留。从第二层起,从梯道口进入廊道,都设有大门,每层共设有10道。在廊道上设大门,除梅林村外,其它地方没有,可称“福建土楼之最”。第三层是“闺秀房”,除每间房有门外,每间房的廊道上,又设有门,它折射出封建社会“闺房深似海”的景象。这也是其它土楼难以看到的。解放后,大门拆除了,但装门的“门碗”还在。廊道的木板,围得比人还高,这是封建社会中,女人轻易不露面的原因。解放后,加以降低,改动的痕迹尚存。 和胜楼的放水,堪称土楼一绝:它不仅九曲十八弯,而且经过五个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本书为南靖文史资料 第三十三辑收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与南靖、中国景观村落等栏目,内容包含了仰望星空、革命圣地巡礼、烈士鲜血染关山、从南靖土楼出去的四位新四军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魏映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