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岩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唯一号: 130735020230000550
作品名称: 海云岩
其他名称: 又称:半山岩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38/001
起始页: 0845.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海云岩,又称半山岩(闽南方言称在山中的佛寺为“岩”),在海云山(即乌石岩山)石龟峰的半山腰。据《漳浦县志》记载:“海云庵在海云山,巨石层叠为屋,旧有神僧居之,庵在山半,泉石清奇。相传闽王宫人学仙于此。”漳浦八景之一的“海云夜月”,就是指海云岩月夜优美的景色,是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从山下至寺门,有千级石阶可登,其半岭有古榕绿阴,可供游人小憩。佛寺约建于隋、唐间,坐西向东,寺后左、右各有一石洞,北边石洞中有南宋绍兴十九年春,僧希可书写的记事碑文石刻,记述他到此拜访谦、章二道人(道人是和尚,不是道士),并祈秋凉等四位长老之事,足见当时海云岩香火兴旺,僧人众多的盛况。约于南宋末,又于佛寺左边并列着建一座开漳圣王庙,四方善男信女,前来虔诚朝拜。后来,佛门弟子中出了败类,在圣王庙左侧筑一间地下密室,有暗道通庙中拜石下,并且装有机关,可使拜石翻动,坑害了不少虔拜的信女。不久,官府发觉此事,派兵剿灭野僧,寺庙被拆毁,现在尚可看到地下密室、暗道、活动拜石等遗址,对此,游览者无不感到惊奇与慨叹。 寺旁铺设一道水笕,是用石槽连接成引水渠,蜿蜓数百米,至峰顶石龟脚下,泉水从大石缝中流进石槽,到寺旁注入水池中,任人饮用。民间传说:石龟是得道的灵龟,古神僧叫小和尚每天清晨去石龟下,用禅杖撞石龟屁股,就有白米流出,其量正好够全寺僧人一天吃用,而且每天只许撞一次。有一次,小和尚偷懒,想多撞出一些米,省得明天又要上山撞米,结果撞得龟尿直流淌,从此再也撞不出米来了,而龟尿却成为一股清泉,一直流到现在。 历代诗人对海云岩的吟咏颇多,元至正间,漳浦县县尹黎应物咏《海云岩》诗一首:“岩屏高敞海云颠,此地王姬旧学仙。石磴香尘飞玉屑,妆台枯藓印金细。帐空鹤怨余千载,花落莺啼别一天。绝顶灵龟张口吻,飞流终日喷甘泉。”此诗吟咏闽王姬学仙的故事、灵龟飞喷甘泉的奇景。关于闽王宫人至此学仙修炼之事,似非虚谈,而“旧有神僧居之”也似实有其人。据《宋高僧传·唐五台山海云传》记载:“释海云,未详氏族乡里。来游圣迹,始于南台侧,选峭绝峰峦幽僻林谷而特居之。其刻苦玩道,俭而能遵,从其游者,寡而无众。昔传海云是普贤菩萨应身也。”僧名海云,是否即住过海云岩的神僧,若是,是僧因寺得名?还是寺因神僧而得名?抑或仅为偶合而已,彼此毫不相干?记此仅供读者参考。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