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县署的戒石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唯一号: 130735020230000322
作品名称: 浦县署的戒石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30/001
起始页: 0173 .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9.3
主题词: 石雕-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漳浦县署门前有一道石匾,长90厘米,宽38厘米。一面刻“民之父母”4个横写篆字,另一面刻“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竖写楷字,分成4行。这个石匾称为戒石,其中16个铭文称《戒石铭》。 《戒石铭》源于五代后蜀孟昶对官员戒饬的令箴。四言24句。宋平蜀后,太宗摘录其中4句,即上述16字的铭文,颁于州县。戒石南向(正面)刻“公生明”3个大字,北向(背面)刻16个铭文。漳浦县现存戒石正面刻“民之父母”,未知改于何时? 漳浦县戒石始立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张理建置。张理,字玉文,江西鄱阳人。洪武初由黟县知县调任漳浦知县。莅任后,重建漳浦县署,规制较前宏伟而完备,大堂挂匾“紫阳牧爱堂”,并在仪门内建戒石亭,亭中立木牌,题《戒石铭》以戒饬官员。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知县姚东阳重修戒石亭,刻《戒石铭》石碑立于亭中。姚东阳,字国光,号明山,广东潮阳县隆井人。举人出身,嘉靖四十五年,由宜兴教谕擢漳浦知县,为政廉明正直,百姓颂德。隆庆二年(1568年),因忤上官意,力请归休,赋《独鹤叹》以见志。时,同门好友龙溪人、宫谕吕旻赋诗送别,有“明府居官不索钱,担头潇洒似神仙”之句。他所置的漳浦县署戒石遗存至今,为珍贵文物。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

本文讲述了引水工程建设、赴朝作战60周年纪念、浦台交流、委员风采、人物春秋、历史回顾、三峡移民工作、农村与农业、畲乡今昔、文化文物、姓氏丛谈、史海钩沉、文史工作回顾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理
相关人物
姚东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