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唯一号: 130735020230000056
作品名称: 二宜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052.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楼阁-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仙都镇大地村,建造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创建者蒋仕熊。楼以其规模庞大,设计科学,保存完好,布局合理的特点,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列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楼依山傍水而建,大门朝西,门额勒“二宜楼”三字,约四十公分见方,字体庄重凝丽,寓含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之意,被收入《中华名匾》,另有两小门,北门勒“拱辰”,南门勒“挹薰”,旁题纪年“大清乾隆癸卯年夏月”。楼背山丘如百足娱蚣,两条小河交汇于楼前,有“娱蚣吐珠”之美称。四层厅堂有联赞曰“依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萦洄萃高楼”。 圆楼规模巨大,直径73.4米,分内外二环,外环四层,内环一层,墙厚2.53米,通高18米,外墙底层用花岗岩石砌成,二层起用生土夯筑,墙体牢固坚实,具有良好的抗震御风性能。楼取单元式结构,全楼分十二单元,扣除门、厅、梯道共有居室192间。外圈主楼为卧室,内圈平房为炊室、餐厅,设廊道过庭院连通。单元内各有梯道上下,自成体系,每单元各有小天井,楼内天庭设水井二眼。 整体建筑设计科学,防御设施齐全,楼至四层始设窗,计56个,广布枪眼、箭洞;又利用特厚墙体内收一米为环形通廊,沟通十二单元,战时可为互援;大门和二个小门设双重门板,内层铆铁板,有漏沙泄水装置防火攻,又有暗道通往楼外。每单元设通声道便以内外联系。 一层大厅和四层祖堂采用悬梁吊柱法。四层斗拱木雕精细,彩绘辉煌,表现了三世同堂、五世其昌的热烈气氛;一层大厅槛前有一对抱鼓青石,雕勒宝相花、如意纹、四龙戏珠等纹样,础底雕神犬、青蛙;十二单元入口的半门顶部雕着十二不同的装饰物如桃、龙、凤、狮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宜楼是福建省民居圆土楼的典型建筑,被誉为“圆楼之王”、“民居瑰宝”,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华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辑分为本刊专稿、九龙大观园、桑梓情、经济开拓、人物春秋、科技园地、民间习俗、寻根问祖、古迹新探、委员风采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蒋仕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