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革命纪念碑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唯一号: 130735020230000038
作品名称: 华安革命纪念碑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034.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23
主题词: 纪念地-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与此同时,为华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贡献的健在的同志表示敬仰,对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县五套班子于1990年初决定兴建华安革命纪念碑,同时确定由县人大常委会牵头,指派县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李文棕协助民政部门筹集资金和主持施工。县领导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城关各主要山头勘察选址,经多方比较,最后确定在城关西北向的寨仔山上。该地址距离坝头约800米,居高临下,视界广阔,俯瞰城关大部街道建筑和周围的村庄、学校、车站、工厂、铁路。从石阶或由简便公路,步行或车辆皆可到达纪念碑。 纪念碑于1991年1月5日破土动工,主碑高16.48米,碑身正方形,各边宽1.7米,碑顶四角飞檐,屋面采用琉璃瓦,有避雷针装置。主碑正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亲手题字:“华安革命纪念碑”。碑座正面是当时在任的县委书记王复兴撰写的碑文:“华安于公元1928年始置县治。1949年11月18日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权。由此上溯下延,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华安的革命与建设,发展与进步,殚精竭虑,乃至流血献身,创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崭新的历史篇章。为弘扬前辈艰难创业的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的豪情,特勒碑以志”。主碑背面雕刻着七十一名革命烈士英名。主碑座落在53平方米的平台上,平台周边镶有24米内层栏杆,平台下落1米,四周是大理石铺砌的约2.5米宽的廊道,走廊周边筑有60米长外层栏杆。纪念碑前面有250平方米的广场,可供列队瞻仰,纪念碑后面约1000平方米场地计划建立烈士馆,四周规划,错落有致栽种风景树。整个纪念碑总面积1980平方米,建筑构造朴实宏伟,庄严肃穆,是全省县一级兴建的较为壮观的一座纪念碑。 纪念碑正前方有一条平距74米,顺山坡而下筑有171台阶的石级道,全阶道间有七个小平台,中间建六角凉享一座,凉亭六支石柱上,有当时上任县委书记王复兴、县长孙孔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元德书写的三对镌刻楹联(附载)。纪念碑全部工程于1991年8月竣工,共投资二十九万一千多元。金山、西陂、利水、葛山等四个林场捐赠二万八千元,社会各界人士捐献一万五千元。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华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辑分为本刊专稿、九龙大观园、桑梓情、经济开拓、人物春秋、科技园地、民间习俗、寻根问祖、古迹新探、委员风采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