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台湾台北市德星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490
作品名称:
台湾台北市德星堂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73/001
起始页:
0070.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咸丰十年(1860年)
分类号:
K928.71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台湾台北市的“德星堂”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其《德星堂沿革志》言明建祠初衷:“每念台省孤悬海外,与大陆交通匪易。而本族族人均来自大陆。深恐年代久远,不仅与故里亲友日疏,且后世子孙在长久不相往来下,更难悉祖籍之本源,尤其本岛既无本族宗祠,谱牒不修,拜祭无所。实有数典忘祖之虞,遑论敦亲睦族之义。为求慎终追远,报本思源,乃兴建德星堂大宗祠一座。”台北德星堂自清以来一百六十几年,已经三易其所,第一次位所,风水极佳,日本占领台湾后,便看中这块地,逼其迁址,盖起总督府,光复后又作为“总统府”。现在位于宁夏路27号的德星堂,也是十分堂皇,虽然是第三次建祠,陈氏族人非常重视,他们说,为了“加深对祖国之眷念乃不惜巨资远自福州聘请工匠及采购建材,以示吾族与大陆之血缘关系,新祠占地二千余坪,规模宏伟,肃穆庄严,纯与我华夏民族之风格”。德星堂前面是一片大埕,前后两座大殿,中间露一天井,左右两侧有两排厢房,单檐悬山顶,人字形屋顶,燕尾吻脊。无论构架、斗拱、屋面、墙体或装修彩绘,都是地道的闽南风格。台北新祠建于1912年,至今整整一百年,由于维护周全,仍然美轮美奂。 台北德星堂正门顶上高悬苍劲有力三个大字——“德星堂”,与漳州南山寺内的“德星堂”匾额的规格、字体相同。主殿供奉三尊神牌:居中是“汉太丘长颍川郡侯文范公暨德配筍夫人”,左为“唐开漳将军忠毅文惠广济王元光公暨德配种夫人”,右为“唐赐进士出身太子太傅忠顺王邕公暨德配赵夫人”。所祭拜先祖就是陈实和夫人、陈元光和夫人、陈邕和夫人。主殿两边除立着“肃静”、“回避”牌子以外,还有许多令牌,红底金字,写着:“颍川郡侯”、“开漳将军”、“太子太傅’”等等。殿外许多石柱镌刻着楹联,最明显的一对楹联指出漳台两地德星堂的关系,上联:闻喜太丘沾雨露;下联:闽漳南院荐秋霜。联中的“闻喜太丘”分别是河南省的两个县,陈实先后任过县长,而“闽漳”和“南院”(南山寺另一名称),则是陈元光和陈邕分别主管的地方,“雨露”和“秋霜”取自《千字文》里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表示自然发展的过程,亦即这一脉的陈氏族人是从河南到漳州,从漳州再到台湾,联语的意思是叮嘱后人莫忘根本。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红军进漳八十周年、故园踪影、漳台交流、文革残忆、改革历程、往事寻踪、邑人履痕、星火拾遗几大栏目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