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书院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484
作品名称: 丹霞书院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72/001
起始页: 0105.pdf
分类: 文学
创建时间: 1737年
分类号: G649.299.57
主题词: 书院

作品简介

丹霞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书院中供奉南宋理学家朱熹,院外有半月楼、魁星楼、奎文阁、藏书楼和书舍等建筑。这是莘莘学子求知的地方,可以说是当时漳州最高学府,有许多名儒在这里讲过学,先后培养出许多名人、官宦。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犯漳,尽烧佛庙寺院道观,丹霞书院被其认为是传播封建礼教的基地,随被拆毁。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官方出面重修,并扩大范围至霞薰里,继续培养人才。有诗赞曰:“聚集漳贤半月楼,丹霞书院出名流。真儒遗教金瓯定,炽盛文风启我俦”。 丹霞书院前面有一口方塘,应是取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之意。半月楼背后有一座土山,据说是挖掘方塘的土块垒积起来的,寓意“后有靠山”。山上树木花草遍布,顶上有一大石,形如母鸡抱窝,故民间呼之“鸡母岫山”,其义不喻自明。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