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桥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483
作品名称: 教子桥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72/001
起始页: 0103.pdf
分类: 道路
创建时间: 宋代
分类号: K928.78
主题词: 桥-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教子桥位于漳州古城东湖之滨,桥梁架于喜心港与东湖三岔口。东湖是北溪和西溪之间的洪泛水域,在宋代,东湖的水面超过千亩,是漳州平原农耕生产赖以生存的大水库,历任太守屡屡在东湖周边兴修闸坝堤岸等水利设施,力保农耕丰收。沧海桑田之后,到清代,东湖已淤塞为大片水田,较深的航道被疏浚成港渠,将湖区残存的深潭串连起来,形成贯通北、西二溪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喜心港就是众多港渠之一。喜心港接引东湖水,向西南方向流入浦头港,全长约三华里。港道上架有七座石梁桥,由西至东依次为教子桥、三间桥、灰窑巷桥、凤霞庙桥、崩桥、闸仔头桥、增福桥。教子桥濒临东湖,教子桥街坊连接东门街,作为府城与东驿路之间的官道,与接官亭毗邻,处于水陆交叉口。路经此地的行人、货运,川流不息,是设庙供神的理想场所。桥边的镇安庙,主祀水仙尊王,水仙尊王很可能原先是供奉在桥亭中的,后来移至桥边,建庙供奉。每年的端午节,镇安庙香客云集,供桌上堆满累累供品。庙前水域是传统的龙舟赛场,农历五月廿四至廿六连续三天进行龙舟赛,铿锵锣鼓震耳欲聋,划浆手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其实在开赛的一个月之前,教子桥一带街坊的青壮汉子就开始热身训练,人人踊跃上船奋力划浆,一显身手,这是濒水而居族群的古老民俗,代代相传,即使在极端因难的时期,也未曾中断。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