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经幢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404
作品名称: 咸通经幢
其他名称: 咸通碑;咸通塔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9/001
起始页: 0024.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古塔-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咸通经幢俗称咸通塔,原在漳州开元寺内。开元寺址在芝山南麓,始建于唐嗣圣年间(684),贞元二年(786年)从漳浦迁移此地,建制恢宏,其规模居诸州寺院之冠。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元寺被太平军焚毁,经幢在同治三年的战火中毁成碎片,本邑孝廉林广迈移置其家补好,民国初建漳州公园时,残件主体拼合成八棱柱体,立于园内供游人观赏。“文革”中再度被毁,现仅数片残存于市博物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留下遗物还有其他零碎残件如断碣、残碑、柱础等石构件散布于今市府大院及市医院建筑物之间。咸通碑凿于唐咸通四年(863年),漳州押衙王颛出资而建,底座为八角形花岗岩石,边长0.50米,高0.32米。幢身花岗岩石质,八角柱形,高1.85米,每面宽0.28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序,建州司户参军刘镛所书,《龙溪县志》评语“书法遒劲,有晋人风致,漳南金石刻以此为冠。”《郭氏金石史》谓其体似虞,运笔似褚;顾炎武称之为天下经幢第一。漳州市图书书馆于2000年将经幢拓片影印出版,由省文史馆员黄超云先生作序及注解。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