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坂后“番仔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358
作品名称: 东坂后“番仔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8/001
起始页: 0044.pdf
分类: 遗址
创建时间: 1934年
分类号: K928.715.5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芗城青年路中段,始建于1934年,原计划作为医院大楼,刚竣工时,投资人陈氏因药材生意受挫,只得变卖家产,崭新的洋楼出手给当时的官方机构。解放后房产收归国有,曾作为办公楼,现属租赁性公房,有十多家租户。 此楼坐东朝西,主体三层,天台建十字形阁楼间,并建柱式烟囱。整座建筑成正方形,檐廊水泥柱,墙体为黑砶清水砌法。门廊成月台式,台基砌四级弧形石阶。四支立柱是经典的多立克柱式,支撑半圆形月台,方形瓶状栏杆。从外观看洋气十足,与绝大多数“番仔楼”的格局一样,其内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内饰除一层大厅地板铺从海外进口的花砖,走廊及楼上都是粘土窑砖砖墁。大楼高敝厚实,匠作精细,除少许木梁糟朽外,砖石件及水泥预制件保持完好形状,木质楼梯和大部分天花板仍然结实耐用。大楼原有后花园,前有门庭,上世纪中叶,前庭后园改造成公租房,大楼内隔间也有所改动,此时的“番仔楼”,比起当年风采当大为逊色。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