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坂后礼拜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356
作品名称: 东坂后礼拜堂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8/001
起始页: 0042.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分类号: K928.715.5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芗城新华西路216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23年由基督教美国归正教公会出资重建,并增建牧师楼,1942年又建百运楼。 建筑物占地面积2614平方米,教堂面积1000余平方米。礼拜堂坐北朝南,居中修仿哥特式钟楼,楼成四方体,方锥形楼顶,锥尖竖十字,四角为方形朝天柱,柱头是小方锥。钟楼成拱券式亭子间,东、南、西三面开荷花瓣形望孔,北面开小圆孔。钟楼下修成券式门亭,门亭开六门洞,三门朝外,三门向内。拱券饰对称线脚,形成莲花瓣形门洞,分别朝东、南、西三个方向,下砌八级抹角石阶。门廊两侧各修三开间,顶层上围通天护栏,通天栏两端是穹顶。屋架为木构梁架,屋顶成“人”字坡水泥盖瓦,檐下架水槽。室内北面设神坛,南面架凹字形木阁楼,木质斜梯。整座建筑物仍保持原建时中西结合的风格。 1933年底,十九路军将士联合国民党内外等反蒋力量,在福州组成的“中华共和国”,史称“闽变”。1934年元旦,在漳州东坂后后礼拜堂举行“龙汀省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出席成立仪式有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闽变”事件主要领导人,龙汀省副省长徐名鸿率全体政府官员就职视事,中国工农红军驻榕代表黄一青(黄火青)以驻龙汀领事的身份出席。静穆的教堂曾经有过一段慷慨激昂的瞬间。 1988年,东坂后礼拜堂列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