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248
作品名称: 东岳庙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7/001
起始页: 001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东岳庙的全称东岳行宫,是全国八大岳庙之一。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规模甚大,分“大岳”和“小岳”两部分,主祀阎罗天子,其次奉祀的神像有关帝、玄坛爷、土地神,侧殿供奉佛菩萨。大岳毁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其原因是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当时龙溪县办小学堂,东拆大岳庙办岱东小学(今岳口小学),西拆文昌宫办霞文小学(今东铺头中心小学)。大岳原貌已无人知晓,据老人记忆所传,前后三进殿,每殿基础是一殿高过一殿,每殿结构是一片大石埕和一座殿堂,每座殿堂约30m2。如今岳口小学布局也是操场——教室——操场——教室,可能依当时地基而建。 小岳庙位于大岳庙东侧,民国时期,小岳基本完整。它不设大门,需从大岳正门正德石坊穿过,入门右拐从拱形洞门进入,是注生娘娘殿,其对面是注福娘娘殿,再往前便是地藏王殿。 地藏殿前面是花圃,其侧面有一处七布司。东狱庙是鬼庙,专司阴间鬼事,评判灵魂善恶。而专管人间是非曲直的就是七布司(“缉捕司”的谐音),内供奉审判官和几尊小鬼,审判官前额宽阔丰满,眉头紧皱,双目发光炯炯有神,身躯向前探出,右手向前伸出,食指中指相夹指向供桌前被审者,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感到好像对准自己,令人心惊肉跳,整个动态咄咄逼人。小鬼则有的手抓铁链,有的手举“善恶分明”粉牌,有的手持砍刀,有的手执钢叉。其架势好像正在进行一场严厉的堂审。这七布司的门设在侧面,也很狭窄,室内也阴暗无光,让人难辨东西南北,十分恐怖。旧时人们在生活上发生矛盾,如欠债理不清,恩怨理不直,有时也拉到这里来“咒誓”。据说“咒誓”者一跨进七布司高高的门槛便会被神秘恐怖的气氛震慑住,再拐进大堂,堂内昏暗,只有一缕微光反射在审判官头部,只见两眼发出青光,心里又增加了几分不安。摆好供品,忽然听得庙祝一声吆喝“来人跪下,不得欺骗神明”,据说到此咒誓者,诚信者心平气和,奸佞者不敢信口雌黄,调解民间纠纷颇有效应。 地藏王殿面积较大,屋顶斗拱、飞檐、天花板的彩绘图案甚为精巧。殿中央的神龛端坐地藏王神像,台座前立两根石柱,镌刻一幅对联:色色空空不二法界;生生死死第一关门。大厅两侧各有一排神龛,供十二生肖,十二尊神像胸前分别绘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图像。 地藏王神像背后靠着观世音菩萨,菩萨像面对着一座奈河桥,又称“桥头观音”。所谓“奈河桥”在民间宗教书籍记载是阴间阳间交界处。桥下有水,放生许多小龟,当时的香客经过此桥都惴惴不安,惟恐鬼怪缠绕。桥的北端是盖亭,人称“南天门”,两侧壁龛各有一尊神像,正面三个拱形洞门,门柱有两尊门神浮雕,是漳州著名雕塑能手李明月杰作。 穿过门洞是一块长方形花圃,中间铺设一条石板路,以石板路为中线,南端两株凤凰木分立两侧,北端两口水井分坐两边,水井后边种植数株柏树。设计者以石板路象征龙鼻,凤凰木喻龙睫,水井柏树却如龙眼龙眉,可见其匠心独运,内涵深邃。花圃的东西两侧是十二司,一边六个开间,门额上各有一块横匾,上书“福禄司”、“长寿司”等字样,每司供一尊神像,再有两小鬼侍从。墙上有壁画,有二十四孝图,也有十八重地狱种种情景,也有宣扬上古圣人神通魅力。 石板路前伸是拜亭,登三级台阶人亭中,亭内设供桌,以让信奉者向拜亭之北的大殿——森罗殿上香、叩拜。这座大殿是东岳庙的主殿,森罗殿的殿基比山门高出约2米,大屋顶高耸,显示出王者居高临下的气势。檐下斗拱重叠,飞檐翘起,饰有飞龙等物,大门有两根石柱,刻一幅对联,上联: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下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进入殿内,映入眼帘的两根圆雕石龙柱,古朴典雅,据推测应该是该庙初建就有的。殿中有一列横向神龛,供奉十大阎罗,神龛都有纱缦作帐,中央帐楣上有“阎罗天子”字样。帐前两旁立有文武判官,殿内两侧立的是牛将军、马将军,漳州人称“牛爷”、“马爷”,各执钢叉。所有的神像都是泥塑彩绘,高大,威严,蹙眉怒目,庙前壁上有重修碑记,是清同治年间的,经过这么长时的烟火熏烤,殿内的彩绘图案已模糊难辨,彩塑神像都已发黑,唯有阎罗天子的两眼仍然炯炯有神。 东岳庙遐迩闻名,泥塑形象逼真,建筑艺术精湛,惜此岳毁于五十年代初期。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确定七个栏目,分别是“故地踪影”、“往事寻踪”、“民俗记述”、“人物春秋”、“邑人书架”、“姓氏选登”和“文献集萃”,以芗城区为基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人、事、物进行搜集、整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