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坂后天主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110
作品名称: 东坂后天主堂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5/001
起始页: 0042.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B977
主题词: 教堂

作品简介

早在清康熙年间,西班牙多明我会即派神父到漳州传教,不久因天主教传教士不允许信徒祭祖拜孔,触怒康熙皇帝,传教士统统被清政府驱除出国门。到光绪四年(1878年)多明我会再次派教士来漳传教,于1882年在东坂后(今青年路)购地10亩,用六年时间建成一幢哥特式天主教堂,教堂坐东朝西,面积600多平方米,平面呈十字架形。“十字架”顶部是神座,所绘神像:中为耶酥、左为约瑟、右为圣母玛利亚。大堂可容600多人。两侧及前部各有阁楼。教堂正立面镶砌巨大竖长方形石门槛,门楣横匾镌“天主堂”。门两侧楼顶各有高耸的棱形尖顶。教堂正面背面墙各镌两幅对联,其中大门对联是“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闽南寺庙门槛和立柱常见镌刻对联,而教堂题刻中文楹联较为罕见。 1948年,增建神父楼,教堂前拓建广场,后辟花园,北侧建一幢三层楼房,名为“多玛斯小修院”,民国时期作为崇德女校校舍。六十年代,教堂停止宗教活动,改作东铺头印刷厂车间;广场建市邮电局宿舍;花园建为东铺头机电厂;神父楼被十几户居民占住。1985年以后,教堂房产陆续归还教会使用,1986年,由国务院、省宗教局两度拨款维修,1988年6月,天主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教堂建筑群拆除,于原址略南侧(新华西路与芳华北路交叉处)建一幢双层穹顶教堂,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于2003年底封顶。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