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坂后礼拜堂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108
作品名称: 东坂后礼拜堂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5/001
起始页: 0040.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B977
主题词: 教堂

作品简介

位于新华西路216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23年,由美国归正教会出资重建,增建牧师楼,总占地面积2614平方米,教堂面积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为新教教堂风格,民国31年(1942年)又建成百运楼。 1933年12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陈友仁和第三党领袖黄琪翔等反蒋势力,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宣布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即是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 12月11日,在第十一次会议上决定福建置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个省。 1934年元旦,龙汀省政府在漳州东坂后礼拜堂召开成立典礼,出席的有李济深(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陈铭枢(文委主席)、蒋光鼐(财政部长)、蔡廷锴(军委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徐以清(经委主任)、陈友仁(外交部长),龙汀省副省长徐名鸿率全体政府官员就职视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驻榕代表黄一青为驻龙汀省领事。龙汀省下辖闽西、南共21县。同是这一天,蒋介石调动10万重兵,分三路向福建进攻。13日,蔡廷锴等率军队从福州向闽南撤退,通电全国以漳州为临时陪都。21日,蒋军从嵩屿登陆,直迫漳州,徐铭鸿与守城独立团撤往闽西,漳州作为陪都的短暂历史如昙花一现,只留下“漳州当了8天国都”的趣谈。2月7日,“闽变”历史终结。 东坂后礼拜堂作为龙汀省人民政府旧址于1988年6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2月,十九路军参加松沪大会战,3月1日撤出战场。5月24日开赴福建,5、6月间,十九路军军部、第60师和第78师先后从厦门、嵩屿、海澄等海岸登陆,向闽腹地集结。2003年3月,西郊西洋坪村发现一方十九路军78师士兵(下士军衔)的墓碑,立碑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七月二十九日,此碑是十九路军驻漳行踪的宝贵物证。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