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大狮蒙难处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107
作品名称: 简大狮蒙难处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5/001
起始页: 003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8.72
主题词: 故居-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简氏侨馆)古厝原为南靖长教简氏侨馆,清末修建,占地600多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现尚存三进,土夯墙体,条石墙基,内部梁架基本完好。 简大狮(?~1900年),原名忠浩,祖籍漳州府南靖县梅林乡,简忠浩清朝末年出生于台湾府淡水县,他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功,因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曾徒手举起祠堂前石狮绕行祠堂一周,从此“大狮”成了他的名字。 1895年甲午海战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丧失台湾宝岛主权,台湾全岛军民不甘沦为亡国奴,以“台湾民主国”的名义组成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撕杀,涌现出一大批抗日英雄,台北简大狮,台南林少猫,中部柯铁虎是当时“抗日三猛”。日军侵台不久,曾要挟居住在台北士林的简大狮作为向导,简大狮拒绝为日军带路,日本人就怀恨在心,趁大狮外出时,奸杀他母亲,妹妹,嫂子,又杀害简家老小10余口人。简大狮为报国恨家仇,不顾日军搜捕,散尽财产,招募乡民1000多人,组成抗日义民军。 首战袭击金山日军宪兵驻所,将驻警杀光报仇后便转战到阳明山,和日军展开游击战。1898年,简大狮及其部属因形势所迫接受“归顺”,一个月后再度进行武装起义。日本警察得到密告并采用先发制人,于简大狮再度起义的前一日(即12月10日)进攻简大狮的抗日基地烧坑寮。简大狮在同志不顾牺牲的掩护下逃出日军设下的严密包围,几经辗转回到漳州府城龙溪(今芗城),避居于简氏侨馆(一说简氏祠堂)。 日本人得到汉寻的密告,随即派军佐到漳州府,胁迫清廷逮捕大狮,衰弱腐败清朝官吏荣坤(道台)和曹镇台竟无耻地合谋设计诱捕简大狮。大狮被捕后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台湾清国之民。皇上不得已以台地割让日人,日人无礼,屡次至某家寻衅,且被寻淫妻女,我妻死之,我妹死之,我嫂与母死之,一家十余口仅存子侄数人,又被杀死。因念此仇不共戴天,曾聚众万余以与日人为难。然仇者皆系日人,并未毒及清人;故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则应目我为义民。我乃大清国台湾之民。虽日人视我为匪,但百姓视我为义民。日本据台,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人敢出师创义,我虽一介小民,犹能聚众抗敌,血战百余次,自信无愧国家。宁被处死于祖国,也不受辱于日人。”百姓也纷纷上书呼吁搭救,可满清朝廷不敢得罪日本,不为汉民族一词所动,仍把简大狮交给台湾总督府,还说简大狮为日本人,故把他交给日人。因此简大狮在三月十一日被引渡押返台湾台北,在台北地方法院被判死刑,急急在三月二十九日执行绞刑于台北监狱的刑场内。舍身保家卫国的子民被官府遗弃了,一代忠烈英雄落得给日本人处死的下场。清末武进士钱振煌悲愤赋诗:“痛绝英雄洒血时,海潮山涌泣蛟龙;他年国史传忠义,莫忘台湾简大狮。”隔海哭英豪,读来催人泪下。 1988年6月,漳州市人民政府将地处芗城新华西路220号古厝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屋前立有“简大狮蒙难处”石碑,供人凭吊。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