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清凉宫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66
作品名称:
清凉宫
其他名称:
田寮庵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9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清凉宫,亦称田寮庵,址在天宝镇田寮村大厝社,始建时间不详。据传,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戴姓祖先戴太运、戴明著定居于田寮村。又据《泉州府志》、《漳州府志》记载,明永乐年间,田寮村多灾多难,百姓也多患疾病。民间传说保生大帝是个神医,能治百病,当时村民纷纷前往青礁慈济宫祈求保生大帝恩赐神方,果然有求必应,疗效显著。事后,田寮村百姓感其恩德,求得保生大帝恩准,由青礁慈济宫分灵到田寮村下寮尾社建造一座简易庙宇,称“清凉宫”,祀保生大帝,供田寮村信众进香、参拜,并就近求医问药;庙虽狭小,香火兴盛,深受田寮及邻近社里信众的崇敬与爱护。 1960年6月,漳州城乡遭受特大的洪水灾害。田寮村地处漳州平原,农田、房屋受淹,清凉宫受洪水冲击而倒塌,庙里神像及法器被冲洗一空,由此,香火中断。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贯彻落实,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田寮村百姓为继承祖先遗志,为感念保生大帝的恩德,当年由部分善信倡议,由信众捐资献力,择定在田寮村大厝社重建清凉宫,重塑保生大帝神像、神牌,扩大庙宇殿堂,并于2001年又进行全面修建。现在,该宫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23平方米,建筑面积336.1平方米,宫宇分两进,前为四方拜亭,由四根石柱支撑,混凝土横梁并仿古斗拱,亭顶木梁、木椽和琉璃筒瓦搭盖,并以瓷雕剪贴双龙戏珠和八仙雕像,精工细作,色彩斑斓。拜亭与宫殿前檐连接,宫殿均由混凝土梁架建造,屋顶以琉璃瓦搭盖,瓷雕双燕尾并四龙朝塔。宫殿正面三开门,门额镌刻“清凉宫”楷书;殿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中祀保生大帝坐像和观音菩萨,左边后祀辅顺将军马仁,前祀太子爷(哪吒),右边后祀开漳圣王、种氏夫人,前祀福德正神。宫殿石柱镌刻多对楹联,其中有:“入宫地赐平安福,出庵天送富贵春”;“保生灵圣护百姓,大帝显赫庇万民”;“真人道德传青史,神恩功勋播万民”。这些楹联虽属新作,却显示了田寮百姓永久怀念祖德宗功的心情,崇敬感念保生大帝的恩德。 宫宇前面另辟有一块狭长的宫埕,左右种植两株大榕树,更显得肃穆壮观;宫埕最南端建一个戏台,供神节日演戏酬神和群众文娱活动。宫埕左边还建一座老人活动室,供本村老一辈休闲娱乐。 清凉宫自明代建造以来,历经沧桑兴废,宫内文物已全部散失。现重建新庙,再度延续田寮信众对保生大帝的香火与崇拜。2002年10月,经申请批准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