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公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59
作品名称: 王爷公庙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73.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1377年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漳州教苑代天府巡狩王爷公庙,俗称王爷公庙,位于芗城区瑞京村西街教苑,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芗城区宗教事务局2001年7月13日批准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代天巡狩王爷,相传始自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帝命36位文武进士,戏虐张天师,进士遭雷殛。张天师闵其无辜屈死,请帝追封为代天巡狩王爷,后人雕塑神像立庙祀之。 明洪武丁巳年(1377年),漳州城西隅教苑乡民于洪水中获得一面“代天巡狩朱王府”神牌,当地百姓为求神灵保佑,乃鸩资建庙。明末海寇陷漳,教苑王爷公庙亦遭破坏而坍塌。清代初,政局稍为稳定,西街教苑乡人对该庙重新修建。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军攻入漳州,庙再遭损毁。后虽经乡人发起重修,但由于人力财力不足,只能简陋修整而已,直到1980年和1994年二次修葺,才恢复原貌,并重新翻录重刻“神牌玉印”以及旧石柱对联。其中有副石柱对联曰:“教经始自汉道藏宝箓垂传百世,苑府建于明布泽施恩庇荫万民”。 西街王爷公庙建筑风格独特,与其它庙宇、民房不同。屋梁与庙中轴线成平行直线,在面西山墙开正门,庙坐东朝西,硬山顶,单进,面阔一间,庙前棚式搭盖,深四间,前有亭,占地面积2572.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95.4平方米。主祀朱府王爷,配祀池、李、温、康四府王爷,附祀桨宫爷、福德正神。庙中现存文物有:清康熙三十六年(戊寅,1698年)贡生陈远所谢“声灵赫濯”木匾一面;还有道光十二年(癸己,1833年)习古恭弟子谢文旭、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年)郑在福、同治七年(丙寅,1866年)教苑社内阁中书举人蔡天保等奉送的3个石香炉。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许多人士渡海入台谋生或参加郑成功进军台湾,随身携带王爷公香火入台奉祀,传承至今。台湾各地奉祀王爷神明的礼俗与大陆相同,说明海峡两岸奉祀代天府巡狩王爷是同根同源的。教苑代天府王爷庙建庙600多年来,信众遍布闽南和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地,庙里香火鼎盛,绵迩迄今而不衰。据传,1935年印尼旧港曾一度发生瘟疫,侨胞有奉祀朱府王爷神祗的,祈求赐药,多获灵验,被誉称“朱神医”,因此,海外亦多有信奉朱王爷。如今日本、法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及港、澳、台均有组团或个人前来进香。1989年初台湾高雄青龙宫堂主蔡赐木率团来漳进谒祖庙,虔诚膜拜,奉请香火回台;至1997年该宫先后共7次组团来漳进香参拜,并于1994年在该庙建一座“青龙亭”,1997年再捐资置钟鼓于拜亭两侧。自1989年以来,台湾各地又有许多地方前来王爷公祖庙进香,其中有台湾凤山市湄圣宫、桃园县五福宫、台北县社正宫、屏东县车城乡代天宫、佳冬乡五龙宫、台中县龙井乡永顺宫、台南县同济宫、朱奉宫、苗栗县上帝宫、彰化县南天府、新竹县新丰乡忠进宫等进香团到漳州西街晋谒祖庙并赠谢匾额、神幡,表示对神明的崇敬。漳州教苑代天府王爷公庙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民俗交流的桥梁。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