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宫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51
作品名称: 慈惠宫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56.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1602年
分类号: K878.3
主题词: 宫殿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漳州古城北门进出口要冲的宝珠园村,有座古老的慈惠宫。据传,该宫系康山林氏第五代祖先林文发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迁居宝珠园时,从康山元真宫分香带到宝珠园鸠众兴建的。后经清代屡次重修,宫址、宫貌不变,仍保持原来的单进单间殿堂,硬山顶,坐东向西,依旧是红墙柱基,雕梁画栋,庄严古朴的古建筑风格。殿内主祀保生大帝吴夲,配祀关圣帝君、观音菩萨和太子爷等。宫宇后面左侧反向另建有一间小土地庙,祀土地公,作为乡村土地守护神。由于该村信众对保生大帝信奉甚笃,历代宫宇香火颇为兴盛。 1951年宝珠园村土改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慈惠宫被农业社作为仓库,宫内神祗由当地信众分散供奉,宫门关闭,香火中断。“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又由于破“四旧”风暴而将慈济宫原有的神祗全部烧毁。进入八十年代,随着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慈惠宫重塑保生大帝、关圣帝君、观音菩萨等神像,供信众参香、膜拜。后经该村善信倡议,又于1995年由信众自愿捐资献力,对慈惠宫重新修建,并扩大宫宇范围,增建戏台和管理楼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达885平方米。其中,除对原来殿堂修整外,还新建一座玻璃钢搭盖,作为殿前拜亭。另于宫宇西侧辟一个宽广宫埕,达475平方米,圈以围墙;埕的西端新建一个120平方米戏台,台后建一幢200平方米的二层管理楼,作管委会的工作与接待活动室等。由此,使古老的慈济宫焕然一新,配套完善,成为延安北路与大通北路之间繁华地带显眼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尤其是新开辟的宫埕建起围墙和戏台以后,每逢宫宇神节日,除举行盛大庆典与祭拜仪式外,还组织文娱活动,作演戏酬神,让邻里群众参观。同时,慈济宫为方便周围商店与居民的车辆停靠,宫埕还兼作停车场,专人管理,为宝珠园地段的社会治安与交通秩序提供良好服务。 慈惠宫自明代建宫以来,虽然历经修建,但由于人为损坏,宫内文物多有散失,现仅遗存清同治年间重修石碑二方、石香炉一个和木制出巡牌匾:“妙道会心、凝神入化、保生垂泽、亘古弥光”等字样。该宫经过这次修整后,已组成宫宇管委会,并于2000年7月申请核准为芗城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