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威惠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46
作品名称:
威惠庙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42.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南宋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路边威惠庙,位于芗城区天宝镇路边村。路边村古称辂轩社,现民间通称该庙为路边威惠庙。相传此庙于南宋时由该社陈氏人士始建,但从庙中现存原来木雕的观音佛像刻文为:“信士韩观佑谨命身己未(1319年)建立”。由此可知,路边威惠庙其始建年代当为元延祐六年(1319年)之前。庙前有一棵古榕树、一口古井,形成古庙、古榕、古井景观。路边威惠庙为集庙、庵、祠为一体的建筑,内三进,有前、中、后三殿,占地面积1193平方米,其中庙宇主体建筑382平方米,厢庑、砖埕及戏台等附属建筑812平方米。坐南朝北,悬山顶,庙宇虽经多次修整,但仍保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鹰爪斗,属清代建筑风格。1999年2月10日,被批准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现庙前辟有一块狭长的三级砖埕,北端建有戏台,每逢节日让村民在此进香朝拜和文艺演出;在收获季节又是村民公共晒谷场。另于砖埕西边长有一棵大榕树,因年代久远,树干裂开成洞,但树枝树叶仍郁郁葱葱,以示荫护子孙后代。 路边威惠庙的前殿,面宽三间,深三间,祀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威武辅顺大将军马仁,其妻策应妙英夫人韩氏,殿内石柱对联云:“勋名留宋室,英魄见王孙”。这是老前辈代代传颂的对联,赞扬陈元光、马仁的战略和上下团结的精神表现。前殿背后有个四方形石砌天井,中间立一座青石雕的石莲花,高1.01米,顶部直径0.65米,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高0.5米,中部0.16米,下部0.35米。上下两部呈喇叭形,中部若圆轮,整体外观近似觚的形状,其上浮雕莲瓣构成莲花,中部阴刻三面“泰定丙寅”、“灵黾山主”、“威惠庙立”等字。人们转动石莲花上部,中部就会流出水来,转动越快,出水越多,且久旱不涸。此控制出水的装置,磨转至今已近七百年,仍完好无损,堪称“华夏石雕一绝”。1995年5月,国家文物局、建设部的老专家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来漳州特到威惠庙实地查看,为石莲花的奇妙而叹为观止,认为这是全国罕见的珍贵文物。1996年1月,被漳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定名为“出水石莲花”。 中殿由前殿两庑拾阶而入,称保福庵,祀观音,其观音佛像雕刻精细,背后刻有“信士韩观佑谨命身己未(1319年)建立,谨抽净财命工雕造观音、土地、善财、宝相已完工,于保福庵供养,祈求身富庵□□保合家平安者”,落款“太岁乙丑小建□年五月”。中殿内石柱对联云:“一心一千心心心相感,无在无不在在在相通”。该佛像系樟木雕造,现保存完好。 后殿为韩氏祖祠,称崇德堂,祀唐昭德将军韩器以及列祖列宗。 路边威惠庙既是宗教信仰祀神参拜的庙宇,又是崇敬开漳功臣韩氏祖先的圣地。据法国汉学家尤巴尔、苏尔梦(译音)受印尼、新加坡韩氏华侨委托,携《印尼韩氏族谱》到天宝镇路边村,对威惠庙里的保福庵进行考察,确认该庵所祀的观音背面原来刻的字记与《印尼韩氏族谱》中记述的相符,并确认旅居在印尼、新加坡和台湾等地的韩氏子弟,均属路边村(辂轩社)韩姓祖先繁衍分宗的亲人。另于威惠庙前殿立一方《重修保福庵碑记》,纪年为“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铭文记载台湾府贡生、布政使理问韩熙文,不忘祖德,不舍亲谊,于乾隆丁未年由台湾府回漳州龙溪辂轩谒祖,为重修保福庵捐资三百大圆。这明确记述着早在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韩熙文已认定他们是辂轩社分支的子弟,而今在台湾的韩氏子孙还流布到台北、新竹、台南、高雄、基隆等地,有的还迁居香港、澳门、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1989年2月,台湾同胞韩彰保先生曾带领几位韩姓亲人到路边村寻根谒祖。印尼、新加坡等海外韩姓侨胞也表示要回国拜祖认亲和观赏故乡的文物古迹。路边村威惠庙与保福庵已成为联结海内外韩姓亲谊的胜地。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