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慈济宫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44
作品名称:
慈济宫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37.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明代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慈济宫,俗称诗浦大道公庙,位于芗城区新桥办事处诗浦村。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民国28年(1939年)重修,1992年再次重修。该宫主祀保生大帝(大道公)吴夲(Tao),系青礁慈济东宫分香,为诗浦社主庙。 吴夲(979~1036),字华基,号云冲,龙海市角尾镇白礁村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据《龙海县志》载:“吴夲少时家贫,父吴通以讨海为生,后患恶疾缺医而死,不久其母也因劳逝世。吴夲决心学医,为天下人治病”。他毕生苦练岐黄,擅长针炙,医好许多奇难杂症。相传他曾在西京洛阳医好欧阳修的腹泻病;天宝八年(1038年)又在东京汴梁医好宋仁宗母后的乳疾。仁宗要封他为太医,他却婉谢告辞:“贫道志在民间行医,普救苍生,荣华富贵,非贫道素愿。”于是宋朝廷赐他:“妙道真人”封号。吴夲于景佑三年(1036年)因攀登大石崖采药,不幸跌入深坑因伤去世。后历代帝王又追封其为公、侯、英、惠、真人、真君和保生大帝等谥号。从此以后,民间立庙供奉吴夲为神,尤其闽南一带乡间更普遍奉祀参拜。诗浦社明代时也建造了慈济宫,奉祀吴夲,尊称保生大帝、大道公;从那时起,村民多就近到宫里求医问药,祈安祷佑。一般经过拈签都可得到一贴药方,虽都是“平安药”,但对于信众的内心却起到了相当大的镇定作用。 慈济宫占地面积4207.84平方米,由宽广的土埕、石埕、戏台和宫宇组成,其中宫宇建筑面积290.44平方米,三进,有前殿、中殿、后殿、二天井、二庑廊。坐北向南,硬山顶,宫殿款式,现存宫貌保持清代建筑风格。 前殿立石柱一对,镌刻楹联:“慈道一心长保赤,济人片念广生还”。为清道光辛卯(1831年)纪年。两侧墙边竖有石碑二方,左为《郡司马梁公均匠德政碑》,右为《龙邑侯傅公均匠惠政碑》。以上石柱楹联和碑记在地方志书中加以引用,志书载:“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六月,大雨,连日不止,西溪、北溪水涨城垣不没者仅尺许。城外沼溪民居尽漂去,溺死者不可胜数”。可知慈济宫在明万历年间已建成庙,宫中的石刻楹联和碑记如实记录了漳州城历史上洪涝灾害的景况。 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中祀保生大帝吴夲,配祀剑童,印童;稍前供奉三医圣,即吴真人(吴夲)、孙真人(孙思邈)、许真君(许逊)。附祀黑白法旨公、王孙、孔舍人、黑虎将军、三太子哪吒等。殿上正中悬挂“道济生民”匾,道光十七年(1837年)纪年,殿中有蟠龙石柱一对,石刻楹联两对:“仁慈启浚体天地而振苍生,化育居先成人物以安霞浦”。“诗浦开基治水元勋承夏统,霞漳钟秀生灵载德显天朝”。系道光十七年(1837年)纪年。殿的左右还置有三坛鼓(即哪吒鼓)、咒簿、签诗解、古剑、法鞭、铁筒、蒺藜、刺球等法器。 后殿祀观音,供佛教信众进香。 慈济宫历来香火兴盛,在诗浦的信徒甚众。他们延承古俗,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必组团到青礁祖宫(慈济东宫)进香,献“三宝”,即进献戽斗2个、米筛2只、竹板2支,祈求社里平安签1支,再由祖宫“贴红包”带回诗浦慈济宫。当天,诗浦及周边的信众在宫庙大埕举行“蹈火”表演,同时宫内外鼓乐齐鸣,有的烧香膜拜,有的跳火舞蹈,场面非常壮观。另于农历三月十五日定为保生大帝圣诞日;五月初二定为保生大帝飞升日;六月十二日定为法旨公圣诞;九月初九为中坛元帅哪吒圣诞等日子,宫里更是热闹,香烟缭绕、纸灰飞天;演戏酬神,祈祷国泰民安。 慈济宫地处“西溪故道”进入诗浦的“千里港”岸边,水陆交通便利。近年来,经过旧城改造,诗浦村纳入新开发地域进行重建,而慈济宫仍保持原址原貌。现宫内抬梁斗拱,朱檐画栋和石木雕刻均显得淳朴、精巧,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研究价值。1999年2月经核定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