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裕后庵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5031
作品名称:
裕后庵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101.pdf
分类:
遗址
创建时间:
1366年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宗教建筑-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裕后庵,位于芗城区南坑街道办事处市后村。市后自古以来是漳州游姓的族居地,最初村名称裕后,因漳州方言对“裕”与“市”的读法其谐音相近,逐渐地把“裕后”念成“市后”。然而,经过几百年后,现在悬挂在该村社庙的檐廊上匾额却依然写着“裕后庵”三个金字。 裕后庵始建时间,无确切记载,据该村游氏族谱曾写有第五代祖先游富治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6年),倡建社庙,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落成。又据现存于该庵三个石雕香炉,其中一个香炉正面阴刻“□□□□□□□□□喜舍”。由此,可知该庵始建时间当在明代初年。 裕后庵初建时规模较小,只有一座殿堂和左侧居室,祀观音菩萨。后于清顺治九年(1756年)和民国28年(1939年)两次整修,一直保留着原址原貌。裕后庵作为社庙,亦曾兼作社学,吸收本村游姓子弟入私塾就读。民国期间,有两位斋姑住庵奉佛,诵经礼拜,香火旺盛。 五十年代开始,参拜神明被列为封建迷信。裕后庵的神像被封闭,殿堂曾一度改为市后村民办小学的课室。由此香火中断,庵内文物多有散失,仅剩悬挂在殿堂梁上的一个古匾额,横书“普渡迷津”,落款“清宣统元年(1909年)特授漳镇中协副总府管辖城守陈登科献”。 1979年贯彻宗教政策后,裕后庵的信众又恢复了对神明的敬仰、参拜,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五月十三日和六月十八日都举行盛大的祭典仪式。1996年又由市后村及邻里众多善信自愿捐资57万多元,对裕后庵进行扩建,除对原有殿堂的地基填高一米高外,还添建一座四方拜亭和斗拱屋盖的山门,一座老人活动室,并以方块石铺盖庵埕,延庵埕三面圈以围墙,另于殿堂左侧重修三间居室,供斋姑居住,奉佛。整座庵庙规模扩大,仿古建筑,典雅淳朴。现在裕后庵仍保持坐西向东,占地面积905平方米,主体建筑240平方米,宫殿式砖木结构。分两进,沿石埕拾阶而上进拜亭,拜亭由四根石柱支撑成四方亭,前两根石柱浮雕盘龙翻云,雕工精细;后两根石柱圆筒式并经人工磨光。亭顶木梁斗拱,筒瓦燕尾,悬山顶;亭前左右分立两只石狮,正中置一鉎铸大香炉,供香客插香;亭的右边建一个金纸炉,供香客燃烧金纸,既安全又清洁。由拜亭经檐廊直进殿堂,殿门外两侧立两只石雕麒麟,殿堂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中置供桌,后设神座,座上置玻璃神龛,内祀观音菩萨盘坐在莲花宝座上,其两旁分立善财、龙女;左边配祀关圣帝君和周仓、关平;右边配祀大、二妈。另于殿内左右两侧祀伽蓝爷和广济祖师。由于殿堂设置简洁,显得宽敞明亮。 裕后庵自明代建庵距今六百多年。它作为市后村的社庙,受到当地信众和游姓子孙爱护,在六十年代动乱期间,也避免了破坏。近年来经过扩建整修,整座庙宇焕然一新,金光灿烂,更显得庄严肃穆,静寂清幽,为信众提供了一个敬仰神明,陶冶情操的场所。该庵于2001年7月经申请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