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井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996
作品名称: 阁老井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1/001
起始页: 0079.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
主题词: 文化遗址-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原在开元寺街与镇台街接壤处,即今漳州一中职工宿舍前面人行道上。由于经常有行人过路,为安全计,今用水泥板封盖,盖面仅留两圆孔,可以见到井下澄清的井水。据老一辈回忆,过去邻近居民均汲用此井水,水清味甘,尤其制作“豆花”,比其他井水制作的豆花多出几斤重,故业此途者、多不辞路远前来取用。 此井相传是明代阁老林钎在此处建了府第,井亦于府第前。开凿的因井水清冽甘美,邻近居民多来汲水饮用。但历经朝代变迁,府第几经易主,而此井水却是仍为人们所喜用。 林钎,字实甫,号鹤胎,故居南靖丰田宝林。明神宗万历44年(1616)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明熹宗天启年间,任国子监,国子司业,不久辞官归里。明思宗时召回朝庭任少詹事、后累升为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至崇祯九年,拜为东阁大学士。清顺治3年(1646)夏,死于京城。 林钎曾读书于瑞竹岩,故岩顶石城前有林文穆公祠。林钎为人忠诚秉公、刚正不阿,学问渊博,才智过人。崇祯皇帝称赞他的才学知识和品德为人,曾亲笔题写赞语日“班首銮波、宫袍绿染犀云、名高蕊院,清流黎火殷月 阁老井不仅是一口味甘清滢的古井,而且是漳州明代名宦林阁老遗留给漳州后世人民饮用的古井,具有其历史意义的,是否属历史文物尚待考究。但若把此井保护起来,也可供人们对漳州历史人物林钎的研究有个故地实物以见证。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