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宜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926
作品名称:
二宜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490.pdf
责任者:
吴一山 撰
曾学文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楼阁-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建成于清朝乾隆庚寅年(公元1770年)。建楼者蒋仕熊与其6个儿子、17个孙子历经三代人,历时31年始告建成。其规模之恢宏,构思设计之精妙,保存维护之完好,堪称福建土楼群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宜家宜室、宜山宜水、宜内宜外”的寓意而得名。被誉为圆土楼中的“堡中之宝”、“土楼之王”、“国之瑰宝”。1996年,二宜楼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福建土楼群中最早获得 “国宝”桂冠的圆楼。 二宜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艺术文化,成为福建土楼群的杰出代表作。从中国古典建筑的角度看,二宜楼的选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以及传统的风水意识理念。其依倚怀石山,背负蜈蚣山,前方远瞻大龟山,远眺九龙岭,峰峦奇观。楼是圆形,类似圆珠,因此寓有“蜈蚣吐珠”之意;左有狮仔山逶迤跳跃;右边金面山,虎形山相携叩伏。两条小溪涧相挟于二宜楼前汇聚,曲折迂回,形如玉带。其地理形势正如楼中祖堂两对柱联所云“倚怀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派承之径裕后光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二宜楼占地10亩,楼高16米,全楼分为12单元结构,也是代表“天干地支”之意,楼内设置“阴阳八卦井”等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二宜楼,系圆形两环土楼民居,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巨型建筑物。内环一层,直径73.4米,它均匀、平等分成12等分(即12单元),除门、厅、梯道外共有房192间。内环平房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厅。外环楼每单元各4间。底层为卧室、客厅。第二、三层为卧室、仓库,各有楼梯上下。第四层不分间,为各单元祖堂,外侧设隐通廊。其外墙高而厚实,墙体厚达2.53米,底墙厚度为福建土楼之最,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具有防风、抗震作用,二宜楼历尽200多年岁月沧桑,至今仍完好如初。 二宜楼与其他土楼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选址缜密。二宜楼选址中案山、屏山,两侧山与圆楼间形成惊人的几何学图形。土楼的两条副轴线(副轴a,二宜楼至金面山的制高点,副轴b、二宜楼至狮子山制高点)与主轴线(二宜楼至蜈蚣山制高点)夹角为60°,是最完美的角度。从二宜楼向西远观从图面上分析为65。夹角,这也是观赏景观的最佳视角。所以,用几何学分析可以确定,二宜楼的选址不是几何图的巧合,而是经过精心比选后而确定的,它的平面图形比例与空间关系夹角都是人们公认的优美比例,真正融入精美几何图形中;二是楼墙特厚。二宜楼的地基用块石和花岗岩条石砌成,露出地面部分有2米多高,埋在地下部分长与宽皆在3米以上。在地基上夯筑土墙,墙的厚度达2.53米;三是楼门牢固。大门与两个边门的门洞全部用花岗岩石砌筑,异常牢固。且安装双重硬木大门板,内层门面铆上铁皮,一旦有外敌来犯,关上门再加上长杆闩上,任你枪击炮打,安然无虞;四是暗室隐蔽。大门右侧有一公共楼梯可上楼,二楼有一个暗室、楼板与门顶等高,比其它二楼略高,以便在门顶装“漏斗”,(其余2个小门则在二层楼梯头旁亦有漏斗),如遇外敌用火攻门时,大门顶两侧“漏斗”均可泄水漏沙,迅速把火扑灭,让敌人望楼兴叹,无可奈何;五是设置“隐通廊”。外环楼通高16米,土墙往上逐层收分,第一至三层不开窗,只在第四层开56个小窗洞,且密布小枪眼。在第三与第四层的交接处,把外环墙一分为二,以0.8米的外侧泥墙作为屋顶承重,留下约1米宽的内侧泥墙为大楼环形通廊,并用板壁与各户隔开,又设门洞相通。如各单元把通道门打开全楼形成一个战斗整体,将门关闭,又与邻隔绝,自立门户。形成一个环楼隐蔽性通廊;六是公共内院。楼中心是一个公共活动大内院,用河卵石铺成,面积600多平方米,大院内有两口水井(俗称阴阳八卦井)泉水清澈见底,供全楼用水。16条地线排列有序,在阳光下隐约可见,并向中心汇集成一个“响鼓石”具有良好扩音效果。宽阔的大院给居民提供良好活动场所;七是隐秘传声洞和地下通道。在建大楼的台基时,在每单元地段内各筑一道弯曲的隐秘传声洞。目的,传送信息和防外人向内枪击;地下通道。楼内设一地下通道,上盖花岗岩条石,直通楼外,平时作排水用,紧急时可从地下通道迅速撤离,确保安全;八是单元式和“竖井”。各单元之间都用土墙分隔,自立门户,可防火隔音,也可保护隐私。遇外敌来犯,可以合力固守;若楼门被攻破,各方可独自为战,万一失守,还可从内环“透天厝”顶,四层至一层的“竖井”处转移,若遇大楼维修,材料也可从“竖井”提上。大楼各项设置十分完整、合理、巧妙、科学,令人叹为观止。 二宜楼内装饰艺术精美。楼内共存壁画彩绘952处,壁画226幅593平方米,彩绘228幅99平方米,木雕349件,壁画楹联100条,镌刻于柱上的楹联63条。内容十分丰富,有反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自然风光、田园生活、鸟虫花卉,瑞兽家禽等,有文人画、民间画、水墨画、漆画,还发现受西洋文化影响的半裸画,真是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楼阳台门绘有15个西洋钟,据专家考证,内容估计是反映全球各地的时间差。从目前考证的情况看,作为民居,保持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这在福建土楼群中可谓首屈一指。它不但记载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人生百态,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历史;它不仅描述了田园风采,也折射了建楼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可以说,“二宜楼”不仅是一部建筑书,也是一本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册。 南阳楼和东阳楼,这两座楼则与二宜楼有着密切的联系。南阳楼位于二宜楼东侧,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17年),是二宜楼创建者蒋仕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建筑模式与二宜楼相仿(具有“二宜楼”所有的优点)仍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周围环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与二宜楼一呼一应,相互依携,相得益彰,故有“公孙楼”、“母子楼”之美称。南阳楼正门座东南向西北,背靠狮子山,远远望去酷似“狮子踢球”。全楼也分为内外两环,设四个单元,各有梯道、每个单元均为七开间,三层楼上也有内外通廊沟通全楼。南阳楼保存完好,装饰较为精细华丽,斗拱雕花刻草,窗棂雕刻与二宜楼木雕相比,显得更为秀气、古朴和典雅,尽显雍容华贵。整体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东阳楼则为方形土楼,位于二宜楼南侧的狮形山下,俗称“狮子踏印”。东阳楼建于清朝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比二宜楼迟建47年,比南阳楼迟建8个月,是由蒋仕熊之孙、太学生蒋宗祀所建。东阳楼座西朝东南,楼体宽45.81米,纵深26米,通高11米,为二层土楼并设通廊,主楼住房36间,设有四厅。东阳楼建筑构造与二宜楼有所不同,门墙为细磨花岗岩砌成,十分牢固。整体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二楼后厅置列祖牌位,雕饰也具一定特点,隔层高、窗户大、空气易流通,合宜居室,充分体现其建筑构思已由防卫为主转向追求生活舒适,此楼更适宜居住。 二宜楼以其建筑规模宏大,构思设计精妙,建造风格独特,文化意蕴丰富等特点,在古民居中一枝独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和谐境界,达到了三境(意境、画境、环境)上的统一,是古民居建筑史上的一个范例,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民族宝贵文化遗产。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一山
责任者
曾学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