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新圩古渡口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925
作品名称:
新圩古渡口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485.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U658
主题词:
港口
作品简介
新圩古渡口是九龙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货运输的起点站,也称新圩码头。码头原用河卵石砌筑而成。1972年,漳州航运管理总站(现漳州港航道管理处)投资改建成中洪低水位靠舶码头。平台面积55m2,两翼均设有五个台级,平台面用条石浆砌而成,台阶宽2米、共44级。渡口边有一棵千年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树冠覆盖整个古渡口,使其显得十分壮观和美丽。 在尚无公路、铁路的时代,华安交通极为不便,主要依靠九龙江北溪水路,南来北往货物全靠船运。华安城关到新圩渡口路程十多公里,沿江河滩险阻,航道不通,货物必须肩挑到新圩渡口,当时包括闽西北、漳平等地货物都得从这里转水运。然后由货船运至浦南、石码出售。因此,新圩古渡口的水上运输,在华安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渡口是闽西南交通的咽喉。1923年,林资铿先生(1878-1925年,字季商,号祖密。祖籍平和县五寨乡莆坪村)捐资二十多万元疏浚北溪航道,各地商贩也闻讯到新圩古渡口盖屋设栈。原黄枣圩的商店、客栈和银行也纷纷迁此,新圩形成新的农贸市场,那时新圩一片繁荣。新圩古街道至今还保留完好,街道长200米、宽3米、卵石和条石铺筑路面,既有闽南风味的骑楼、大店窗,又有山区半壁街道;周围既有山岭环绕,又有船舟穿梭,在古色古香之中充满市场商业生机。那时,新圩古渡口水上运输十分繁荣,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盐、海产、青菜、糕点等都得通过水上运输由下而上运至华安。而华安的竹、木、炭及其他土特产等,也由上而下运往漳州,使新圩至浦南全程47公里的水上航线,成为华安不可缺少的交通要道,新圩古渡口为华安的经济发展留下许多史迹。 1962年,华安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治、改善了原有航运条件,大大提高了水运总量。北溪下段共处理了滩濑23处,炸礁石86处,抛坝7处,增设安全航标31处。新圩至浦南航线设立对开客船,沿途有固定24个停靠点和7个简易码头,进一步方便旅客来往。1985年,成立了新圩、沙建两个航运公司。水上客运原来由厦门轮船公司两艘汽船经营,1988年5月停航。同年10月6日,由华安自置一艘“华安一号”客班船正式投入该航线营运,年运客量达四万人次。1956年鹰厦铁路开通,1969年漳华公路(旧线)开通,新圩古渡口水运逐步减少,特别是1994年,漳华沿江公路(新线)开通后,水上客运相继停止,货运极少,只停留一些以捕鱼为业的渔船。 新圩古渡口的对面是鲤鱼滩,旁边有许多渔船,岸上有一条古街道,互相对应相继连成一体,景观别致一格。鲤鱼滩是因九龙江北溪水流至新圩作环流状,泥沙在江中成年累月淤积而成,状如逆水游鲤而得名,面积375亩,是北溪最大的江中滩。如今滩上尽是小块华安玉奇石,千姿百态,质地花纹俱佳。石畔青草萋萋,芦花飘飘,滩上端尚有一小岛,与鲤鱼滩仅一水之隔,鲤鱼滩是拾石玩石、野炊露宿、观赏山光水色之胜地。古渡口边上的“水上人家”,一到晚上,渔船聚集,灯火与倒影汇成别具一格辉煌夜景。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