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古叉桥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920
作品名称:
古叉桥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457.pdf
责任者:
古云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8
主题词:
桥-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在长泰坂里墟西面的铁丁口附近,有一座悬梁式的石桥,人称古叉桥,又称孤星桥。它已有八百九十多年的历史,是长泰县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桥。 古叉桥是建在两山所夹的一条深谷间,联结着两旁的山间道路。它为何建在这里呢?这就得从坂里古时的交通谈起。坂里是长泰县西北隅的一个盆地,四面环山。过去,这里通往境外的主要陆路有三条:一条是朝东翻越梁冈山通岩溪墟、长泰县城;一条朝北进入安溪县境;一条是朝西到浦仔脚,入华安县境,可由浦仔脚乘船,沿九龙江至石码、漳州各地。朝西的这条路因为至境外仅15里,路途不远,又有水路交通之便,所以成为当地人们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的通道。而古叉桥就是建在坂里西向的这条路中,自古以来,对坂里地区的经济、贸易诸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叉桥西边是陡峭的山坡,桥底是一条近千米长的山涧小溪,水流湍急,若逢下雨,水流量更多。桥的两端,架设在山涧两边的桥墩上,桥墩是用天然山石和元宝石依山坡砌成金刚墙式,极为稳固。桥面用四条大石板铺设,每条石板长5.6米,宽 0.35米,厚0.25米。这座桥的构造简陋,却十分坚固耐用。它历经八百多年,也未经修建,但旧貌依存,作用不减。 古叉桥桥面的大石板上,仍留着清晰的石刻文字,为阴刻的楷书,每字约三寸见方。一边刻着“劝首僧西新林真,监造僧办偕”;另一边刻着:“弟子谢评奉为考妣二亲资超生界及自身合家同乞平安,大观元年丁亥十一月□日造,石匠戴生”。从这些文字浅析,至少可得到几点初识:一是古叉桥是宋朝大观元年(1107年)十一月,由谢评个人捐资所建;二是宋朝时古叉桥联通的这条路已成为坂里的一条主要通道;三是留有捐资造桥人、劝首僧、监造僧和造桥石匠的名字,说明了当时对兴办公益事业之举是重视的。 古叉桥以其近千年悠长的历史,吸引着人们。省、市的一些专家、学者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为这座桥为研究古代桥梁建筑史、交通史和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古叉桥被长泰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古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