岵嵝山摩崖石刻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871
作品名称: 岵嵝山摩崖石刻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343.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7.49
主题词: 石刻-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昔称瞭高山,位于东山关帝庙后面。明嘉靖五年(1526年),巡海道蔡潮建南溟书院(亦称文公祠,祀朱熹)于山上。在明一代,南溟书院与崇文书院、东璧书院为铜山三大书院,启兴铜城文教,自此铜山科甲蝉联,儒贤蔚起,名震闽海,被誉为“海滨邹鲁”、“漳郡第一文峰”。崇祯四年(1631年),黄道周因抗疏罢官辞京返里,曾于此聚徒讲学。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时在漳浦明诚堂讲学的黄道周再次回到故乡铜山祭扫祖坟,此间,值南溟书院重修上梁,黄道周为之撰写了《讲堂告文》。黄道周尽忠殉国以后,东山士庶百姓曾于此置其灵位,与孔子、朱熹同祀一堂。几度沧桑兴废,南溟书院于民国年间改为它用,1966年拆毁。 岵嵝山为铜山古城内最高峰,是历代将官贤俊莅铜山视海观风之胜地,留有诸多吟咏题镌,其五姥石崖壁上现仍存有明代以来周德兴、蔡潮、罗万里等人所镌“天开文运”、“学海文澜”、“登山观海”、“山海巨观”、“结山水缘”、“丈夫襟度”、“小蓬莱”等大小不一,楷、隶、行、草不同,风格迥异的摩崖石刻。祠院虽毁,风光犹存。 岵嵝山摩崖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