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古城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870
作品名称: 铜山古城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34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7
主题词: 关隘-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座落于东山关帝庙前临海处,依山环水延绕铜陵古城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于东南沿海筑城防倭时所建,称铜山守御千户所城,属辖镇海卫。城墙周围571丈,墙厚1丈,高2.1丈,皆以石砌成;女墙864堞,窝铺16间。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晨曦”、西门“思美”、南门“答阳”、北门“拱极”。月城用条石干砌垒叠。铜山所城建成之后,驻兵千余人,屯垦征戍相兼。由于官兵进驻,携眷来居,岛上人口大增,百业随之而兴,是为铜山设治之始。 铜山古城雄峙于台湾海峡西岸,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兵戍重镇。明代,福建南路右参政施德政、总兵戚继光、巡按路振飞等名将曾据此城抗击从台湾来犯的倭寇和荷兰侵略者;并曾出兵戍守澎湖,驱逐占据台澎的日本强盗。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在此打击进犯的英国舰队。这里又是明末清初郑成功筹饷练兵,收复台湾的重要据点。郑成功逝后,其子郑经亦曾驻镇此城,并接宁靖王、泸溪王、巴东王、鲁王世子等南明宗室与其母董氏夫人及众乡绅入驻于此,最后退据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这里又成为清水师提督施琅率师统一台湾的驻兵地。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938-1940年),东山军民据此先后三次击退进犯的日本侵略者……铜山古城历代均有修葺,而后又屡遭损毁。1982年旧城重修,恢复城墙南段约300米,东段约400米,重建东门、北门、西门城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后的古城雄风犹在,再展新姿,以其聚集在周围的众多名胜古迹,而成为一处兼雄并秀,风光焕然四溢的海滨旅游胜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