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林太史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850
作品名称:
林太史墓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319.pdf
责任者:
汤毓 贤 撰
方臻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6
主题词:
陵墓-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林太史墓位于云霄县城东南6公里外的莆美镇马山村西北侧,此处古称马径山。此山绵延起伏,形成七个小山包,状若北斗七星,故又称七星山。墓坐西北朝东南,依山势而建。墓主人林偕春(1537-1604),字孚元,号警庸,晚号云山居士,云霄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两浙学政、南赣兵备、湖广参政等职,卒赠亚中大夫。他立朝刚直、不阿权势,德泽勋绩、遗惠桑梓,文章气节,为世推崇,是明代一位忠君爱国、优国优民的有识文士,遗著《云山居士集》载入《明史·艺文志》,系云霄著名的乡贤之一。 林太史墓呈风字形结构,封土堆上筑墓亭。坟前平埕四级,条石砌墙,龙形墓手覆顶。墓前环抱半月形兜池一口,池前石栏环护,栏柱小狮踞顶。亭柱悬挂“早有直声留胜国,今其余事活群生”木质楹联一对,是一代文宗林偕春直节惠民的写照。墓前广阔的墓园列置门狮、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等石象生。兽后有石栏方柱,两端阴刻“七星照耀,胜地钟灵”。 墓前是宽4米的长长墓道,共砌石踏步61级。墓道左侧是2000年9月由陵园董事会在“陶望龄庐墓处”遗址上兴建的“望龄亭”。亭内立“陶望龄纪念亭”石碑一方,碑高2.39米,宽0.91米,厚0.11米,底坐高0.43米,方首饰浮雕夔龙图案,两面分镌篆印“大明”、“万历”字样,碑阴刻《陶望龄庐墓处碑记》。亭重檐六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铺面,飞檐翘角,典雅大方。当代著名版画家、云霄人吴平为之题写匾额。亭承顶六根圆柱前后分镌“忠廉知士宗师慧眼识英秀,风骨辨骚学子金樽洒妙文”、“两浙鉴衡留仰慕,云山庐墓答师恩”、“史笔遗馨三年孝道传佳话,亭霞焕彩一代高风留直声”等楹联3对,赞颂墓主人忠廉公正、破格选才的高尚品德。据载,林太史督两浙学政期间,绍兴举人陶望龄会考迟到,他破格许其考试,且名列榜首。后获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官至编修,再迁谕德,又起国子监祭酒而名重一时。显示了林偕春慧眼识才、力荐隽贤的非凡胆识。林太史逝世后,陶望龄告假、不远千里而来,为先师庐墓三年。这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太史墓园四周树木葱郁,绿草丰茂,鸟语花香。右侧有一双层石护围栏,中间竖县级文物保护标志,与望龄亭遥相呼应。墓园前是一个宽敞的石牌坊,坊表三门四柱,宽7.64米,高5.11米,由四根方形抹角花岗岩石柱支撑六道横楣,柱顶原各立石雕辟邪神兽一件,坊表雀替镂雕双龙与花卉图案。中门横楣中间原横匾已毁佚,后人仅补镌小块竖匾,书“圣旨”两字,夹镶于两梁之中。柱联镌“生前卜崇丘,妥筑寓成六八;归去藏大璞,庥光宠及云礽”。此为太史公的过继子林毓榛亲自题撰。 距墓园区2公里的御史岭右侧路口,是林太史神道碑亭。碑高2.5米,宽0.82米,厚0.23米,底高0.4米,圆首浮雕祥云明月,卷草连续图案饰边。碑镌“明亚中大夫、翰林院编修警庸林公暨配敕封孺人方氏、继沈氏墓道”。碑亭石柱上镌联3对。 从石牌坊楹联可知,此墓地是林太史两度弃官家居时亲自选择的风水宝地,1604年太史病逝后敕建于此,1608年二月建成,历时4年。原墓亭为石结构,向外依次列置翁仲、石兽、望柱、牌坊及神道碑等,视野开阔,规模恢宏,1955年被省文管会定为省分级文物保护单位。墓曾于1966年遭受严重毁坏,1983年民众重修。墓园绿化环境极佳,墓前丘陵起伏,陵园路口处有大型石雕“林太史”座像。陵墓左右有御史岭和大公虾山拱护,是人们休闲度假和凭吊先贤的好去处。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方臻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汤毓 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