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晏海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99
作品名称:
晏海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162.pdf
责任者:
曾定兴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阁楼-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在龙海市东面的海澄镇内楼村,屹立着一座古时代军事睐望台——晏海楼。 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月港(今海澄镇)系我国东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中心。因月港地处九龙江人海口,当时,河床尚未淤积,水深江宽,码头多处,商贾云集,曾与东西洋47个国家有着直接贸易往来,是通往西域的“海上丝绸之路”启航港,与唐汉的福州港、宋元的泉州港、清朝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有小苏杭之称。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开设“洋市”,准许民间海外贸易,并建立海澄县以加强管理。明万历十年(1582年),为保卫东南海疆,作为睐望海防及演武需要,时任知县翟寅,在县城东北角筑一座二层睐望台“以障海口东北之虚”寄寓“波平海晏”的愿望,取名晏海楼,原为二层砖木结构,安八大柱,成八角,状似八卦,又名八卦楼。楼的底层设多处枪眼,作为射击入侵之敌之用,并掘辟一条暗道直通县衙,以便指挥联系和互通信息之用。同时,与周围的九都堡、溪尾铳城、大泥铳城、镇远楼互为犄角,形成交叉火力网,构成一道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明末清初,战争频繁,明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年),海盗大肆在闽南一带烧杀劫掠,人民困顿,郑成功军队又与清朝军队进行多年争夺战,晏海楼也因此遭受战争的破坏严重。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知县陈世仪旧基重建;乾隆三年(1738年),知县严再次扩建,厚筑基石,垒石增高,上砖木结构三层(含基石底层为四层),高6丈8尺,周围26丈,并保留直通县衙暗道。民国十年,改为水泥檐沿,正门嵌“晏海楼”石雕匾额,二层后门额镌“揽秀毓奇”,新中国建立后,于1958年曾部分整修。 晏海楼,印记了明、清时代月港骤兴旋衰的历史,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现存清乾隆版本《海澄县志》,曾记载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如张燮的《登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的 《晏海楼赋》等。 1987年3月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晏海楼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定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