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67
作品名称: 香港路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101.pdf
分类: 道路
分类号: K928.78
主题词: 古道-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香港路古称双门顶、南市街等,20世纪40年代改称现名,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是从唐宋至明清1000多年漳州的城市中轴线,在1930年以前一直是九龙江沿江港口通往城区的主要街道,也是旧城区的主要商业街。香港路有两处重要文物,一处是石牌坊,另一处是王升祠。漳州石牌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四座,其中两座就在香港路上,分别是“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体式相仿,规模相近,都是面宽约8米,高约11米。前者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明嘉靖探花林士章而立;后者建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为吏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父、祖而立。(注:另两座在新华东路,分别是“勇壮简易”和“闽越雄风”)。王升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万历三十四年(1604年)重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祀王升祖孙,占地336.6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为大堂,后系神室,堂前置内外铺石庭院。内存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赐王升敕书匾,万历丙午(1606年)重建碑等。香港路聚集了“德发”、“元兴”、“捷美”、“英美”、“何广生”、“太义丰”、“裕成”、“德和”等百年老店。这里的“骑楼”具有浓厚的闽南民居特色,无论是盛夏烈日当空,还是春季细雨绵绵,走在骑楼下不必带雨具阳伞,无须怕日晒雨淋,尽可悠闲自得地沿街购物观光。这里的“竹竿厝”,前店后坊中住房,前面沿街设店铺,后面作坊即工场,中间是居室,包括厨房、厅堂、天井,一套“竹竿厝”就是一个集家庭生产、销售和生活空间为一体的组合建筑。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