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61
作品名称: 新华楼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089.pdf
责任者: 芗城区政协文史办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楼阁-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新华楼位于漳州胜利路漳州第一中学校园里。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其住在漳州寻源中学校长楼(今芝山红楼),组织领导“抗日宣传、扩充红军、开辟闽南、筹措经费”等任务。东路军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三、四军和第五军团十五军组成,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进驻漳州后,司令部驻在漳州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干之楼(今新华楼),政治部驻在寻源中学(今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院内)一幢楼房(今漳州市团委办公楼)。 “干之楼”是民国19年(1930年)由漳州地方缙绅筹建的省立龙溪中学教学楼,为漳州现存最早的框架结构的二层楼房,上下共12个教室及2个大厅,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新华楼”。1988年6月,被漳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有九个师二十七个团共3万人左右,攻克漳州后,分驻各地发动群众。红四军在漳州、石码、海澄、长泰;红三军在漳浦;红十五军在天宝、南靖、平和小溪。东路军攻克漳州,威震厦、漳、泉地区,扩大革命影响,组织地方武装,宣传共产党的城市政策,筹款百万,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