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古渡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58
作品名称: 香洲古渡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085.pdf
责任者: 陈侨森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9
主题词: 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香洲渡系清乾隆《龙溪县志》卷首的地图上在九龙江的北溪沿岸所标之“香洲古渡”。这个渡津,有关旧史志多少有谈及,因年代久远,早已被湮没。鲜为人知的“香洲古渡”遗址,在现今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溪园村西南,附近尚有残石桥的桥墩,有石碑宽近尺,长尺余,刻着三字“香洲桥”。 香洲渡位于香洲社。明嘉靖《龙溪县志》载:“二十三四都有金沙社、蓬洲社、香洲社、磁窑社、松洲社、吴浦社”等8个社,都在沿溪地方。清乾隆《龙溪县志》载:“二十三四都,宋游仙乡龙州里,统图十一,辖十二:曰陈宏、曰乌头门、曰磁窑、曰蓬洲、曰洛滨、曰杏林、曰松洲、曰张奇、曰寨板、曰银塘、曰沙建。”这些古地名多数今日依然存在。按明嘉靖《志》载,当年有个“香洲社”,该社及周边的人口之多,设渡口是必然。香洲渡、香洲社至少在宋就有了。 缘何名曰香洲。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淳(陈北溪)留有《北溪全集》光绪辛巳刻本,中有清人撰的《北溪先生祠墓纪略》载:“北溪先生相传生于香洲时,百草皆香。”可能“香洲”地名即 源于这个传说。 清乾隆《龙溪县志》卷二、页十二载:“蓬洲,宋陈北溪故里也,其隔江相对者为蓬莱,为香洲,长泰之水出焉。”蓬洲村今属龙文区朝阳镇,隔江相对今属芗城区浦南镇蓬莱村、溪园村及渡东村。香洲社可能由于历年洪水冲涮,河床移道被湮没,究竟何年消亡?已无考。清乾隆《县志》有香洲社的记载,可能消逝于清中晚期。 古书籍有记述香洲渡的地理形势,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〇九九载:“北溪,去城二十五里,源出延汀之界,合宁洋、龙岩、漳平之水下华崶,又合长泰之水,过香洲渡,历峡中,出峡为柳营江,与西溪合流。”又清《漳州府志》卷四载:“九龙江上游有漫潭……自漫潭南流至香洲渡,又南出两峡,亘虎渡桥,为东偏险者柳营江。”古籍对香洲渡的方位已有较明白的论述,具体就是九龙江北溪出九龙戏水处的龙潭,南流过香洲渡,合长泰之水(即龙津江),出蓬莱峡即柳营江(江东)。这古津渡即在蓬莱社之上,溪园社之西南,东与蓬洲社隔江相望。 香洲始称宋末,元朝于此设税务机构,说明当时这地方是商业繁华区,是九龙江北溪货物集散地中心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九载:“府北二十五里,有香洲税课局(明代,笔者注)元商务所也。明初改税课局,宜德中省,正统十二年(1447年)复设,成化十年(1474年)圮于水,嘉靖四年(1525年)革。”明万历《漳州府志》卷之十三·页二十一记载同上。《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0九八载:“香洲税课局,在二十三四都,临溪,嘉靖四年(1525年)草。”清乾隆《龙溪县志》卷六载:“蓬莱渡、香洲渡(原注:旧有税课局),俱在二十三四都。”以上都说明香洲渡设有税务机构。 九龙江北溪上游经华崶、漳平、龙岩。东面龙津江流于此,其上游长泰、安溪。各路货物南下,出入口必经香洲渡,故被列为龙溪八景之一。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