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口庵经幢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53
作品名称: 塔口庵经幢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075.pdf
责任者: 汤怀亮 撰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15.7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塔口庵经幢位于漳州大同路与和平巷交汇处。因经幢在塔口庵前,故称塔口庵经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代。塔口庵经幢始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飓风颓坏重造。 塔口庵经幢通高7米,底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基座乃利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建造,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基座之上为圆形、八角形、覆盆形、圆柱形,分别雕刻有海水、螭龙、莲瓣等六层块石,承托着中隔仰莲花石的两层八角柱形幢身,幢身八面均雕有或坐或立、形态各异的佛像各一尊。上层南向一面石刻楷书直写“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拾伍年陆月初十日飓风颓坏原任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资重造。”余七面均石刻“南无阿弥陀佛”竖排六字楷书。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莲花等图案的十三层各种形状的块石,向上收分,构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耸奇特的幢顶,上置葫芦状尖锋。此经幢雕刻浑古,造型独特,且位于今大同路与和平巷交汇处,前有巨大榕树覆盖,后有塔口庵为衬,风貌别具一格,是漳州保存完整的,具有唐、宋、元、明几代雕刻与建筑艺术的珍贵历史文物。1988年6月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又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怀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