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临漳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4730
作品名称:
临漳台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6/001
起始页:
0064.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9
主题词:
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在紫芝山顶,《漳州府志》云:“不知始自何代。”宋元丰五年(1082年)摄守漳州之郭样正,曾写下《临漳台道边松》一诗,记述芝山遍植青松之胜况,但未提及台事。诗云:“大义渡至漳城东,问谁植之我蔡公。岁久广阴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同。六月行人不知暑,千古万古扬清风。”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祟礼知漳,公馀之暇,于重阳日与同僚同登紫芝山,并在临漳亭,宴请诸僚,兴之所至,吟了一首七律诗《重九日宴临漳亭》。诗云:“九日追欢异昔年,强随时节到层巅。俯观殊俗身如客,平瞰丹霞势欲仙。故国伤心沧海外,行朝倾首碧云边。兴阑酒罢催归驭,四面风光合暮烟。” 宋绍兴六年(1136年),廖刚出知漳州,值得注意的是他曾在《题临漳台》诗序中写道:“临漳台成,登眺久之,作二小诗。戊午九月二十一日,高峰题。”这里的戊午指宋高宗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时廖刚知漳已进入第三年,也就是说,临漳台建于此时,建台的倡议者为廖刚本人。此诗序可补志书有关“临漳台”记载之阙失。诗云:“银河一派接天来,碧玉千峰照眼开。我欲乘槎访仙去,却疑身已在蓬莱。”“画栋岧峣倚翠微,玉箫声断紫烟飞。凭阑万里秋光老,谁会长吟久未归?” 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守漳,日登临漳台而乐之,欲筑读书室,未能实现,亦未有诗吟。但他的学生陈淳却有《临漳台》残句流传。诗云:“台前一带绕漳溪,台下回顾万象齐。” 此前,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特奏名,龙溪李则,曾有题《临漳台》一诗,诗云:“亭枕临漳一水阴,半空云雾锁寒林。山从天宝来峦远,基辟开元历代深。” 明代郡人林魁春也有一首《登台诗》,描述登临之时一览家乡溪山胜景之感慨。诗云:“六月清风秋满台,壮怀千古若为开。芙蓉隔水谁同赏?懈叶满山人自来。烟净海门明独屿,雨馀岭顶过轻雷。悠悠宇宙知何极,且为流光命酒杯。” 有关临漳台的记述,需要补充的是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以朝散大夫出知漳州的危稹,曾在此台讲经,并建了一亭,取名“登高亭”。后来于理宗淳祐间出知漳州方来,为避漳州先贤高登讳,取廖刚“碧玉千峰照眼来”诗意,改“登高亭”为“碧玉千峰亭”。可知“临漳台”上亦曾有一亭。诗人曾留下很多有关“碧玉千峰亭”的诗作,惟不知废于何时。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