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镇阁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5020220000128
作品名称: 威镇阁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2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4
主题词: 中国-名胜古迹-楼阁

作品简介

威镇阁,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据史载,威镇阁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当时漳州知府罗青霄认为,漳州城西北高而东南低,需以高物镇住“风气”。于是他与同知罗拱辰共同在城东南隅(现漳州战备大桥北端桥头处),将原来的旧楼改造为八角形层阁,题名“威镇阁”。公元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重修威镇阁,先砌石为基(与城墙齐高),阁基用八块宽长相同的长方石铺成八卦形状,每一块石头上都按方位分别刻有“乾、坤、震、艮、坎、兑、巽、离”的方正字,阁建三层,高出城墙6丈有余(约20多米),八面开窗,故又名“八卦楼”。威镇阁依傍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的仰止亭遥相呼应,成为漳州一景。楼上有副对联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反映了漳州山丽水秀,人杰地灵。当时文人墨客常登楼聚首吟咏,百姓也常到此游览。但因岁月沧桑,威镇阁多次被毁,多次重修。20世纪六十年代遭“文革”浩劫,在武斗中被炮击炸塌,七十年代又因建桥需要被夷为平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市统一战线工作20年”、“忆省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龙溪地区真理标准讨论点滴”、“龙海境内首建高速公路”、“东山港与东山海关”等41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