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1161
专题名称: 陈姓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62/001
起始页: 0547.pdf
专题类型: 姓氏

专题描述

陈姓,乃帝舜之后,称为舜裔。中华陈尊称轩辕黄帝八代孙虞舜重华公为血缘始祖(太始祖1世)。商末,帝舜重华公33世孙虞遂阏父(遏父)任西伯侯周文王姬昌之陶正,因技艺精湛,深得文王欢心。迨周武王姬发兴兵灭纣建立周朝,即周武王十三年(已卯,前1122年)追封先贤遗民,乃封阏父子满(34世)于太昊之墟陈地(今河南淮阳县),国号陈,都宛丘,并以长女太姬妻之。陈国君妫满薨谥胡公,又称陈胡公妫满,生二子:长申公犀(一载犀侯)嗣位袭陈侯,薨传位于弟皋羊,是为相公(35世),相公皋羊之后,以祖谥号胡为氏,故陈胡公满同为陈、胡得姓始祖。 下传十世至陈佗,乃陈文公圉圉(42世)次子,周桓王十三年(甲戌,前707年),公子佗乘兄侯陈桓公鲍薨之机,杀侄太子免,自立为君是为陈厉公(43世),次年生完。公子陈完(44世),,,,敬仲,为陈大夫,素与陈宣公杵臼(44世)太子御寇善;陈宣公欲立嬖姬之子款,杀太子御寇(周惠王五年,己酉,前672年),引起陈国内乱。陈大夫完为避祸奔齐,为齐桓公工正,八传至太公和(53世),将国君齐康公放逐海上,取代姜姓自立为君,改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自帝舜至春秋战国,已发展成为姚、虞、陈、胡、田五姓,故后人有“妫汭五姓同宗”之说。 陈国传至二十世陈湣公越(史记载闵公周,53世)亡于楚(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前479年),后子孙四处逃难,便以故国号陈为氏。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载:“陈妫姓,亦州名,本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之后,陈氏浚仪(陈留)派裔孙陈武(62世),佐汉高祖刘邦为相定天下,于高祖元年(乙未,前206年),以军功封棘津侯;户牖·山阳派裔孙陈平(65世),佐汉高祖刘邦为护军中尉,汉朝建立后以功封户牖侯,更封曲逆侯,三朝为相,刘汉王朝赖以复存;陈平下传六世孙陈汤(71世),为汉元帝西域副校尉,以斩杀匈奴郅支单于功,封关内侯;浚仪(陈留)派廿一世(74世)孙陈孟琏,东汉时为固始侯相,子孙因家焉,遂为固始始祖,代多伟人。陈孟琏六世80孙陈引奇,为东汉信都(一载信州)别驾,德化大行于魏郡、清河、赵固、常山之间,恩威复著于河间、广平、钜鹿、真定之处;无嗣,入继陈麟(户牖·山阳派80世)之三子陈寔承嗣宗祀,徙许县(今河南许昌市长葛县老城东),成为颍川派始祖。颍川陈氏,瓜瓞绵绵,生齿广众,群星璀灿,名人辈出。东汉时陈寔,字仲弓,谥文范,为太丘长,与钟皓、荀淑、韩韶同为川之鼎鼎人物,号称颍川四长。陈寔(颍川一世81)生六子,其中长子陈纪(元方)、四子陈谌(季方,二世82)尤著,亦以至德称“二难”,元(方)季(方)父并著高名,时号三君。陈纪建安时官至尚书令、大鸿胪;陈谌官至太傅,后裔分衍福建兴化莆田为多。陈纪子陈群(三世83)为魏明帝司空,制定《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陈群长子陈泰仕魏,官至左仆射,谥穆侯,赠司空;次子陈训(四世84)蜀亡归魏,官至尚书令,其子陈寿(五世85)蜀平归魏,为著作郎,撰《蜀相诸葛亮集》《魏、蜀、吴三国志》等名著。陈谌之孙陈琳(四世84)为建安七子之一,深得曹操赏识,魏明帝时官至尚书令、司徒。 此外,还有传衍南朝·江州义门派之陈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九世89)、开漳(北庙、北陈、开漳圣王)派之陈政(十二世92)陈元光(十三世93)父子,太傅(南院南陈)派之陈忠(十四世94)陈邕(十五世95)父子。 《百家姓书库·陈》载:“陈氏除了源于国名,出自今河南的一支外,还有一支系少数民族改姓而成,出自今河南洛阳。据《魏书·官氏志》载,代北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另外,汉朝(一载春秋)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而产生广陵之陈;隋初,白永贵改姓陈,成为江西万年之陈。 颍川世系堂号(或称族望)有:颍川、汝南、广陵、下邳、东海、河南、德星、德聚、绳武等。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