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1159
专题名称: 沈氏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62/001
起始页: 0514.pdf
专题类型: 姓氏

专题描述

沈氏太始祖聃季公,周文王第十子。沈氏出自姬姓,以国为氏,为黄帝后裔。沈,原系上古国名,最初为夏禹子孙的封国。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周初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周公辅政。时三监不服,(三监即武王所封的霍叔、管叔、蔡叔,用以监殷民),武庚(商纣王之子,封为殷君)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叛乱。聃季公竭尽忠诚,辅助周公平叛有功,被举任司空。并封于沈国,又名聃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与沈同音,沈国在今汝南平舆沈亭,包括安徽阜阳西北,国都在临泉县沈丘集,子孙遂以沈为姓。播衍于河南、安徽一带。春秋时,鲁成公八年(公元前五八三年)为晋所灭。聃季公十六世孙逞公,逃奔楚国并衍居湖北一带。嗣后晋伐郑,楚令尹子西出兵救郑,由于白胜公叛楚杀子西,囚禁楚惠王。时十九世祖诸梁公为楚国叶县尹,政绩甚好,颇得民心,遂率兵入楚都救出楚惠王,乱平后楚惠王把叶城封给诸梁公为食邑,称叶公。诸梁公,字子高,楚左司马生于公元前五二八年,生三子:长曰茂春,次曰射,三名文(吾祖)。茂春袭叶公故沈叶同源。 二十六世郢公,秦征为相不就,避居江南泸州。三十世遵公,西汉时,任齐王太傅,封敷德侯,徒居九江寿县(今安徽寿县)。三十二世荣昌公,东汉始祖。初居安徽凤阳府,原籍苏州马齿乡。配祖妣隆氏祯祥公主,封庸国公,赠金精光禄大夫。三十八世戎公,被光武帝封为海昏侯,辞不受,徒居会稽之乌程(治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治今吴兴)。《新唐书·宰相世系》云:“灵帝分乌程为永安县,孙皓分吴郡为吴兴郡,晋改永安为武康,即为郡人。”沈戎子孙昌盛,累世官宦,发展为名门巨族。自东汉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所以,沈氏以“吴兴”为堂号,此乃沈氏堂号的由来。 四十四世约公,历任宋、齐、梁三代,官拜尚书令,其文事为后人宗者:辨音律、编对偶,发明平、上、去、入四声,为后世音韵之始祖。四十七世成龙公,生一子,即勇公。四十八世勇公,原名彪,字世纪,光州固始县人,为唐初沈氏入闽开漳始祖。五十三世时昌公。五十四世太懋公。五十五世子奇公。五十六世禄颖公,生二子,长子纹辉,宋太祖建隆二年(962),官护驾指挥,因失防御,差镇云南道曲镇军民府;次子纹耀(诏安祖)。五十七世纹耀公生四子,长子义伦(诏安祖),次子义和,三子义信,四子义樨。五十八世义伦公,官拜枢密院副使,生二子:长子素,真宗威平年间,敕封带剑上殿护国大将军;次子廉(诏安祖)。五十九世廉公,官至国子监祭酒,加封侍御上柱国公,御赐浙江省处州府阳县田百余亩,显荣宗坊。生一子,名彬。六十世彬公,官至尚书。生二子:长子若球(诏安祖);次子若琳。六十一世若球公生四子:长子衜(诏安祖),次子名衡,三子名衔、四子名衠。六十二世衜公生三子:长子匡祚,次子匡祺(诏安祖)、三子匡祖。六十三世匡祺公生二子,长子伯照(诏安祖)、次子伯明,无述。六十四世伯照公生一子,名启承。六十五世启承公,字文贤,号明源,娶陆氏,生一子,名廷辅。丁丑科进士,登王十朋(李时珍)榜。除授山东道东昌府博平县知县,升直隶池州府通判,又加升福建道汀州府知府。与子廷辅官任所。廷辅公生八子,称八木公派,后成为沈氏播衍福建省境内的主要源流。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