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诏安县结婚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1043
专题名称:
诏安县结婚习俗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8/001
起始页:
0236.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结婚在诏安民间称为“嫁娶”。由于各种礼品都得贴上红纸,门口要贴红联,故又称结婚为“做红事”——“喜事”或“好事”。结婚在诏安大部分地区,环节是很多的,首先要择日(用男女双方的生肖、出生日辰,由操这种职业的人,按五行相生相克去挑选一个所谓黄道吉日)婚期择定后,男方在十二天前要“行聘”(如男方人赘,就不用这一项)。过去,所谓“行聘”实际是送采礼。行聘送礼主要包括:聘金、酒、肉、大饼等,后来没有送聘金,改为衣料、金银饰、食品和其他用品,并且议明数量,实际上是变相买卖。女方在收到礼品后,便全面进行准备嫁妆,在制新衣服当中,一定要制二套“象头衫裤”(用土白布制成的贴身衣裤,这种衣裤婚后一般不穿,留为百岁后收殓的内里衣裤)。嫁前姑娘要“挽面”(先由一个中年妇女用粉抹姑娘的脸,然后用二支纱线交叉松紧拉动,拔掉脸上汗毛。),表示“成人”(成字读音jiǎ)。姑娘出嫁距今四十多年前是坐轿,轿分二人抬(小轿)或四人抬(大轿)到夫家门口,还有一套封建仪式:女婿要踢轿门,公公要用米筛引媳妇进门。后来没有轿子了,有一段时间改为步行,有了自行车以后,出嫁时改骑“脚车尾”(自行车后座)。新娘穿新衣服,头发扎红头绳,插红石榴花(纸制的)。过去女方如果嫁妆多的,要装在嫁妆匣里,每匣二人抬着,沿途让人观看。陪伴新娘到新郎家的,要有一个中年妇女,称“指古妈”(负教礼节)。还有一个男孩,手执一枝叶齐全的榕树枝,叫“拖青”,寓意婚后的日子如榕树般茂盛长青。对抬嫁妆、拖青的人,诏安方言通称为“青奴”,结婚双方都要热情招待,每人并送红纸包一个(红纸内包工资)。 新娘一般应在中午前抵夫家,下午由新郎伴同吃“新娘桌”,桌上摆十二碗菜,由“指古妈”代新娘夹菜。每夹进新娘碗里一种菜,就要说一句顺口溜的吉利话,如:“吃鸡,百岁好夫妻”,“吃猪肚,好性素”(好脾气)……等等。“新娘桌”要设在洞房里,过去“吃新娘桌”要点一对红烛,表示洞房花烛。桌上摆一个红斗,内装满白米,上插一把红尺,一把戥,一个红竹筒。如果二人是同岁,则要二个红竹筒,二把红尺,表示婚后财丁兴旺,百年偕老。吃“新娘桌”时,村里的人(主要是青少年)可以挤在周围观看。 晚上是闹洞房。闹洞房的花样很多,说话都是耍谑的。新人安息之前,还有2个节目:一是新郎新娘要搓“合房圆”(“合”读“鸽”),这是搓一种糯米磨浆的红团子,寓和合之意,一种是由新郎的弟侄辈(年纪约3-6岁)一人,登床翻滚,寓婚后早生孩子之意。第二天,新娘对长辈要“拜茶”(请长辈吃蜜枣,长辈要赠送礼品或现金等)。第三天新娘一早要下厨,饭后要回娘家“做三日客”(也有12天才回娘家的),去时要带饼、肉和糖果,在娘家不能过夜,傍晚要赶回来,路途遥远的也有改为“做满月客”,去时可住3-5天,回来时,新娘的小弟弟(或堂弟)要带一瓶花生油(用红纸封口)陪送姐姐到婆家,也有的是弟弟先捧油来接姐姐称巡油,婆家要宴请小舅子。捧油寓“添丁”的意思。女儿回去时,娘家要送一对童鸡,寓传宗按代。 送礼与请客。结婚,男女双方的亲友,都要送礼。女方的亲友送礼称为“添妆”,礼物多半是布类或化妆品。男方亲友送礼称为“相贺”,礼物有布轴,轴面贴红纸贺词;也有送房中摆设、生活用品的。礼物一般都要凑成双数,表示“好事成双”。结婚双方对送礼的亲友,均应回送礼物或宴请喜筵。女方对亲友回送礼物主要是大饼(一种圆形的糖油烙面饼)。这种大饼由男方供应,男方供应不够,或补送,或由女方添制。大约每份8-12块,多半事前送亲友,也有事后送的(即先添妆后回礼或先送饼后添妆,二种做法都可以)。女方也有在出嫁当天宴请情谊特别密切的亲友。男方在结婚当晚要开筵席宴请亲友,一桌8人,座位分大位、客位、陪位,桌次分中桌、边桌、下桌,大位坐长辈,客位坐平辈,陪位坐晚辈。中桌大位是舅父、舅祖,其次是族内长辈。酒席开始后,新郎或偕同新娘要举行“谢宴礼”。(结婚许多繁节、现已逐渐简化或废除)。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