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桥亘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1031
专题名称: 龙桥亘渚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8/001
起始页: 0224.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洋尾溪是东溪的下游,阔宽的溪面上横跨着一座大石桥。桥之名有三:一、因是明代万历间诏安知县邓于蕃(广东省南海县人)所建,为应图訐,故名“广南桥’;二、以溪为名,谓之“洋尾桥”;三,以地为名,石桥位于龟麓之龙渚下方,则称“龙尾桥”。石桥长一百九十余丈。广九尺,有九十八个桥墩,酾水为九十九道,据马近光(清光绪间孝廉方正)的《聊自拙修斋诗钞·龙桥语昔》记载,及沈若虚(清宣统间县岁贡)的《游广南桥记》所云,均称它是古时闽中第三大桥(最长为晋江县的五里桥,又名安平桥,俗称西桥;其次是泉州的洛阳桥,亦名万安桥)。 清代蓝鹿洲在《福建全省总图说》载:福建地多“崇山狭流”“急滩险阻”,以“羊肠鸟道”“盘纡陡峻”“奇险甲天下”等语来形容闽中道路之难行,交通之不便。明、清时八闽与粤、赣、浙三省陆路交通的孔道中仅闽粤大路较为平坦。由粤入闽的大道,从分水关经诏安、漳浦至漳州。而洋尾溪则是闽粤往来络绎之要津,它西咽百川沟浍,东支大海潮汐,行旅至此,向来假舟以渡,如遇雨季水涨或风潮汛激,则舟楫颠危,颇不利涉。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邓于蕃任诏安知县时,为方便交通,即拟造石桥,因逢年荒岁歉而未遂。翌岁,年和民悦,邓知县乃召匠计值,鸠众授役,于十月十二日兴工,开凿诏安湾内港腊洲山之巨石,用海船趁涨潮时运到洋尾溪桥址,作为造桥材料,桥墩建成后,架梁采用“浮运法”;利用湖水涨落,将石梁安装在墩上。造桥费资1160两白金,皆取之百姓中有力好义而乐助之者,建桥历时7个月,于万历九年仲夏望日竣工。桥成,行旅称便,据《诏安县志》载,明参政林偕春有《诏安广南桥记》纪之。26年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夏,郑化麟任诏安知县时,鉴于石桥倾圯,即捐俸银资助,命西衙李君治理,而以长者林汝韫、许梗、叶练率群匠兴工重修。翌年,戊申初夏告竣。《县志》及石碑俱载郑知县撰写之“重修龙尾桥记”。 滚滚百余里之东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曲折而东,下经洋尾桥而奔注入海。每逢涨潮,诏安湾内港之海涛卷入东溪口,汹涌澎湃,波撼临江亭,浪侵洋尾桥,巨澜千叠,咸淡争流,蔚为壮观。清顺治间岁贡生戴冠赞道:“宫屿西堤,潮来时不绝如带,东流竭奔放之力,以嚣龟山,非长桥锁之,天潢洩矣!朗朗百阅里,蜿蜒如龙,度桥而岭,古道长亭,往来如织,亦农桑鱼盐一都会也,召棠未剪,岘首碑存,后有过此而停车者何人乎?” 洋尾桥两岸,古木森然,靠近龟麓之桥头有一所“洋尾庵”,系邓于蕃任知县时建的,又称“广南庵”,后来,又由郑知县增建。130年后,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闻上达任诏安营游击时捐俸重修,庵前有碑刻记颂其功德。迨至光绪年间寺僧又募资重修。据传,其时香客如云,香烟不绝,盛极一时。距庵不远的古道旁,有1座石亭,与庵都是闽粤通衢休憩之所。亭柱上镌刻着清进士黄开泰撰写的楹联: 聊暂住,前头且让人去; 莫长留,后面须防客来。 距庵数十米远之岩缝下有1口“金鸡井”,井而谓之金鸡,其来历至今尚在民间传为趣闻,据说,古时有仙探胜到此,因睹海潮来时,溪流变咸,当地人饮水殊艰,故于庵旁挥仙杖戳地成孔,随即有一股地下泉从孔中涌出,其泉甘洌,清澈心脾。于是,解决了用水之难。但个中奥秘却未为人知:若是人日子夜三刻饮到此泉,是人者就能得道成仙,是虫豸禽兽者则可成精变怪。不知在何时、何处,飞来一只雄鸡,夜半常栖于龟山翠微之巨石上,每逢三更,便喔喔而啼,口渴就飞到庵旁岩缝下饮泉,日久年深,无意间竟然准时饮到仙泉而变成鸡精。从此,遐迩几十里内之雄鸡都由它领唱,因其羽毛绚丽多采,金光璀灿,人们便称它为“金鸡”。时,附近有一个贪鄙险恶之豪霸,恃仗财势,勾结墨吏,鱼肉良民。他风闻若能获得金鸡,啖之即可长生不老,不禁垂涎欲滴。于是带了几个凶狠爪牙,携捕鸡罩网,于黄昏时埋伏在泉孔周围,专候夜半擒之。孰料阴谋为金鸡识破,当诸恶徒执网偷偷走近时,它扇动两翅,冲天一飞,顿时飞沙走石,众歹徒俱头破血流而狼狈逃窜,豪霸至家即殒命,受到了严惩。此后,金鸡不再飞来,人们为了纪念它报时及除害之功,就用石块在仙泉周围砌成井栏,命名“金鸡井”。 此地之亘渚长桥,短亭古寺,仙泉怪石、激浪清流等眭状《县志》概称为“龙桥亘渚”,列为二十四景之一。向来到此玩赏者接踵而来,一些知名学者为之赞咏。如清道光间县拔贡沈祖庚咏“龙桥亘渚”云: 望洋兴叹苦难过,固垒而今利涉多。 龟麓萦纡环一带,长虹万丈驾银河。 黄开泰《咸丰乙卯暮秋重游洋尾桥》(载《醉吟阁诗存》)诗云: 薄宦离家久,重来续旧游。 渚清明远树,浪急下轻舟。 啸咏长桥静,低徊古寺幽。 溪山残照里,策蹇满程秋。 400年来,世事沧桑,闽粤大路改道后已不必由洋尾桥经过,洋尾溪下游泥沙冲积,海潮难到,石亭亦荡然无存。而今只有1段剩下几个桥墩之“陆上桥”和1座垣颓壁断之古寺。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本书收集了有关诏安的革命斗争、历史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沈亚练革命斗争事迹、五先烈悼词、丹诏小学简史等。此外,还介绍了诏安县概况、解放诏安城等历史事件,以及一些文化考据和人物传记。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