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华侨农场茶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991
专题名称: 丰田华侨农场茶场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7/001
起始页: 0076.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1964年,丰田华侨农场开始种植生产二种茶叶。一是乌龙茶,1964年,先在桃仔坑种3.92亩,后来五小村种了60多亩,1982年普查茶叶资源,全场种植乌龙茶1836亩;其中,梅占756亩、毛蟹497亩、水仙315亩、黄旦151亩、本山93亩。1986年建丰田乌龙茶厂,1991年产茶110吨,均为内销。二是红碎茶,农场新开发出口商品。1978年大批越南归侨安置农场的丰华、东华两个作业区。为发展红碎茶生产,农场引进云南大叶种种植1260亩,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办法,多次派干部和场员到龙海双弟等农场取经求教,由农场农艺师等茶叶技术干部建立示范点和举办多期培训班,传授种茶、采摘、制茶先进技术,使红碎茶单产逐步提高。1983年4月创办丰田红碎茶厂,茶厂位于场部附近原拖拉机站旧址。当年制茶40吨,在上海外贸口岸出口7.36吨。丰田红碎茶厂是1986年国家为安置越南归侨投资近200万元而创建的,1986年产茶上百吨,出口89.84吨。1987年采用工艺流程,即萎凋——揉(切)捻——发酵——烘干——精制分级,包装出口,共有4个车间,设备有电动摇青机、电动揉捻机、转子揉切机、烘干机等。1989年红碎茶产量260吨,1990年出口143吨。1991年茶园受旱,产茶230吨,出口72.91吨。 1989年5月1日,红碎茶厂和乌龙茶厂合并,更名为“丰田华侨农场茶厂”。1990年5月15日,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给该厂《出口食品厂(库)注册证书》。茶厂在生产过程中曾因煤、电、资金发生困难,县外贸公司协助解决。首任红碎茶厂厂长张元德(后调任该场场长),合并后茶厂厂长谢建芳、副厂长林文海。该茶厂1991年产值130多万元。固定资产200万元。办厂初期人员20多人,1991年生产工人50多人,管理人员5人。经多年的不断完善,拥有房8000多平方米,是闽南地区设备较先进的机械化茶厂之一。1991年,全厂有200多名归侨职工,其中70%是越南归侨。为了安置归侨就业,场里拨出专款资金,办起文化技术学校,组织他们学习文化和技术知识。并采取派工人出厂学习和请师傅进厂传教等办法,培养合格的技术骨干。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讲述南靖县的抗灾和革命历史; 第二部分史海钩沉,探讨南靖县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部分本地风情,介绍南靖县的茶业、土楼和民俗风情; 第四部分家风家训,讲述南靖县的传统家风家训; 第五部分靖商风采,介绍南靖县的商业发展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