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凤安“火烛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932
专题名称:
凤安“火烛节”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6/001
起始页:
009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为了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随从李伯瑶将军和开基祖陈良絮的丰功伟绩,凤安村每年都在农历正月二十八李伯瑶将军生日这天夜里举行抬神火烛巡游,来纪念和传承先祖的军旅之风。久而久之,就成了凤安村特有的人文风俗——凤安火烛节。这种民间活动始于元朝,盛行于明清,延续到今天,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每到农历正月二十八这天,全村家家户户都要做一至二把长长的火烛。火烛的制作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选取一种叫“乌目竹”(闽南话)的竹子,长2米多,粗细拇指大小,晒干后,把竹子的大部劈成三瓣,再把一种质地粗糙的“粗纸”拧成绳子,交叉缠在竹片上绕成三瓣梅花状,然后浇上花生油,完全浇透后就可以使用了。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燃火烛,并用八抬大轿抬着开漳圣王陈元光、随从辅信将军李伯瑶将军和凤安仙祖的雕像排成长队,敲锣打鼓,沿着村庄田园绕上一圈。巡游之处,每家村民都点香祭拜、燃放爆竹或焰火以送祟驱邪、祈求丰年,红彤彤的火烛队伍宛如一条蜿蜒长龙,照亮村头田野,围观群众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整个凤安村沉浸在节日喜庆之中,场面很是壮观。凤安火烛节2013年3月被县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包括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文革”之忆、地方经济与建设、地方文化、域外掠影、政协纪事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李伯瑶
相关人物
陈良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