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靖县敬神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845
专题名称:
南靖县敬神习俗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0/001
起始页:
012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神灵”崇拜是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普遍存在于民间基层社会之中。先民在不断的迁徙中,为寻求安全、生存保障的精神寄托,通常随身带有地方神灵或各自家族的保护神。这种民间信仰的祭祀行为作为血缘纽带或地缘纽带,在特定时地空间中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和心愿,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南靖的土楼村落,大多建有村庙,供奉人们心目中的“神灵”。 和溪镇林中村鲤鱼麓的“慈济行宫”是座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是南靖和溪麟林氏家族之社庵,始建于宋末。庵内奉祀保生大帝、哪吒、伽南、土地公等神像,属多神崇拜。据《南靖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1994年的350年间,和溪共有洪水5次,干旱2次,风灾2次,暴雨3次,大地震1次,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也诱发了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因此这里的土楼人家便从神灵信仰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现慈济行宫成为和溪全镇和闽西南边界各县居民惟一信仰的神庙。族内外善男信女进宫抽签求医,行香许愿的前后相继,历代香火长旺不衰。特别是每年农历3月15日保生大帝生日,林中、林坂两村林氏要举行绕境游香和演戏,各户蒸制寿龟、寿糕进宫祝寿,仪式颇为隆重。还规定每逢农历甲、乙、丙年份,居民集体举行一次为期五天的大规模香会,搭临时庵寮、结彩坊、演戏、做佛事,进行绕境游香、迎彩棚,还举行锣鼓、曲艺、舞狮、打拳等民俗游艺活动,引来附近各县边界居民前来参观膜拜。 妈祖,即天妃娘娘,是沿海地区人民崇拜的海神,但南靖县梅林村人也信奉妈祖。梅林村地处山区,也是一个土楼集中的村落,全村有魏姓族人2000多人,村中建有大造型圆楼9座,方楼8座、交椅楼1座,方形的石记楼、辑宁楼都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十年(1671年)还建一座二层楼阁的“天后宫“,安放从湄洲请来的妈祖金身。每年的农历3月23日妈祖生日,梅林村人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活动安排3天,从农历3月21日开始演大班戏(芗剧、木偶表演),每家每户要杀鸡宰鸭,作糍粑米果,买糖果等供品到天后宫烧香朝拜;农历3月22日那天,理事会组织规模庞大的“巡村”活动,由2队锣鼓队、2队西乐队走在前面,接着是舞龙舞狮和大鼓凉伞队伍,“信士”用大轿抬着妈祖神像跟在其后,神像后面是手持幡旗的人群。队伍从天后宫出发,穿行在全村每个角落,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鼓乐齐鸣,炮声不绝,沿途鸣放火药铳震耳欲聋,还有龙飞狮舞,竞相献技,场面十分壮观,气氛异常热烈。每座土楼前面,摆放供桌、供品,等候“巡村”队伍的到来。妈祖神像一到,居民即在供桌前烧香叩拜,祈祷妈祖保佑合家平安,添丁发财,高升进步。活动期间,所有外出的魏姓族人,包括嫁到别的村社的亲人,也要回村参加纪念活动。 塔版社区在文化地缘上是永定客家文化区的东面延伸,自曲江溯流而上,依次分布塔下、大坝、下版寮、李屋、上版寮、田螺坑等单姓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这里的民间宗教大多受闽南文化的影响。 塔下自然村为张姓家族聚居地,开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其宗祠德远堂供奉一尊观音,传说是开基祖带来的。境主为民主公王,每年要做春福、秋福、冬福的神明庆典。万庆楼、倚南楼、德昌楼、下新楼厅堂供有城隍妈。城隍妈从平和县闽南社区引进,每隔三年(正月十五日)村民要到平和九峰城隍庙“割香”,回村里后由“信士”抬着城隍妈神像巡村,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备果品祭拜,晚上还要放烟花爆竹,把祭拜活动推向高潮。 大坝自然村是塔下张姓族人于明末清初派分出去的。村中建有保生大帝庙,保生大帝的发祥地在龙海县白礁慈济宫,大坝的保生大帝神像从船场溪中下游的闽南社区传人。大坝的境主也是民主公王,因大坝与塔下相邻,且同属张姓德远堂派下,被称为塔坝(同属一个行政村),塔坝的水头、水尾各有一座土地庙,大坝在通往下版寮路边有一“三圣公王”小庙。 下版寮为刘、李两姓聚居地,刘姓开基于明成化年间,李姓开基于明永乐年间。李屋往东3华里为上版寮,上版寮右侧山上为田螺坑。下版寮村头有“水尾庵”,包括镇显宫、天后宫、保安堂三座并列的庙。镇显宫供奉“圣王公”(源于安溪蓬莱山的广泽尊王),天后宫供奉妈祖,保安堂供奉观音、祖师公以及民主公王和福德正神(土地公)。以保安堂为例,农历2月22日是祖师公的生日,村民要用猪、羊、鸡、鸭和水果、米米果、香纸、炮烛到这里朝拜,要抬祖师公神像在村里“游香”,还要演3个晚上的大班戏。村中还有一座民主公王庙。“水尾庵”供奉妈祖。因李屋无建村庙,故与下版寮共有“水尾庵”。距“水尾庵”不远处,有一座低矮的民主公王庙,田螺坑和上版寮没建村庙,与下版寮共有“民主公王庙”。 石桥村有许多庙宇,如永济宫、丰稔堂、公王庙、土地庙等,庙宇之多之杂,反映着人们对万物有灵论的杂神崇拜。永济宫位于石桥村的上水口,供奉各路神灵,是人们祈盼丰收的庙。庙内正中供奉“天上圣母”,每年农历3月13日“天上圣母”生日,附近各村百姓都来祭拜、许愿、还愿。宫内对联写道:“永保众生富贵幸福,济佑黎民平安吉祥”。丰稔堂是专门为关锁水口而建,供奉玉皇大帝、保生大帝和观音菩萨等神灵,各位神灵生日,人们都要到这里焚香祭祀,抬神像游村,场面壮观。在石桥村,不论方楼还是圆楼,楼内部的厅堂中都在条案底下供奉土地公,还请土地婆陪着,以保家宅平安。水口、水尾都建土地庙,供奉“伯公”(福德正神),为守财安民,这从对联“伯德泽九州,公心惠万民”中可窥见人们的良好愿望。 石桥村的公王庙不供奉民主公王,而是专门用来做“春福”和“冬福”的。“两福”是石桥村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之一。因为以农耕为主的石桥村人,为得到一个好收成,便不断祈求神的保佑,春天许愿,秋天入冬时还愿,感谢上苍的保佑。久而久之,就演绎成一种固定仪式。作福之前,首先要选“头家”,即把村里的十几个房头招集到公王庙,请道士作法,用“掷”决出本届“头家”,主持春福活动。作春福的日子则根据“头家”的生辰而定。全村百姓按人头收费,通常是人收一元钱和1.5斤大米。 春福迎神那天早上九时左右,全村人举着旗幡,抬着神轿,吹着唢呐,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来到水尾庵将保生大帝、圣王公、民主公王分别请进神轿,抬回公王庙。刹时,鼓乐喧天,火铳、鞭炮震天动地,围看热闹的熙熙攘攘。最热闹时,迎神队伍排出几里长,仅幡旗就有100多面。神到庙里,由“头家”献上供品,宣布祭祀开始,并由道士唱经作法。第二天一早,全村上供,主供有猪、羊、鸡、鸭等,道士作法、百姓焚香,许愿开始。直到第四天再按迎神规格把神像送回水尾庵。 冬福的时间在农历11月中间,也就是秋收过后,仪式与春福基本相同。为感谢神灵保佑粮食丰收,村民还请来大班戏或木偶戏,在公王庙前连演三天。 南靖土楼人家对神灵的崇拜虽然因村而异,但人们将美好的想象图景归之于神灵世界的愿望却是相同的,这些有形无形的神灵,仍将成为土楼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